第90章 总结初战 申请令牌(2 / 2)
杨璋迟疑了一会儿,低声说道:“练好精兵,自然有信心。”
王阳明说道:“好,本院先树这个信心。本院要向朝廷立这个军令状。”
属下们吃惊地看着王阳明。王阳明解释道:“掏鸟巢的方法和三省围剿比较起来,好处是,不劳民伤财,不急功近利;风险是,不像围剿一样,责任由三个省共同担着。掏鸟巢的战术,意味着一旦失利,领兵官就要责任自负。本院把话说在前头,杨兵宪、郏都阃、邢府台、余挥使、危节推,你们只管放心地干,出现问题,由本院承担。”
下午,王阳明封发两份奏疏,即《闽粤捷音疏》和《申明赏罚以励人心疏》。第一份奏疏向朝廷报捷,第二份奏疏向朝廷申请赏罚分明和及时赏罚的政策。
报捷的奏疏,写的都是朝廷喜欢听的。对第二份奏疏,王阳明很慎重,他放下正要密封的信封,闭上眼睛,静静地坐着。王阳明权衡:向朝廷申请新政策,意味着要求朝廷改变现成法规,要改变成法,意味着对成法有批评。成法是太祖爷定下来的,批评成法,会不会被看作在批评太祖爷?王阳明睁开眼睛,拿起奏疏展开,他要再检查一遍。
写这份奏疏,起因于漳南剿匪战中的失利,对失职官员高伟等人的处罚。三月就上奏,到五月战事结束,处罚的圣旨还没有下来。奏疏中,论述了赏罚不分明和不及时的种种危害:对军队,士气和斗志激发不出来,士气敌不过土匪的嚣张气焰;面对悍匪,官府只好放下身段,招抚招安;土匪受招安,赏身份赏金银,等于是在鼓励百姓作乱,所以土匪越来越多,越来越猖狂,四省八府一州境内,从几年前的几千匪众滋生到现在的数万贼众。
这份三千多字的奏疏,有论有据,博古通今,层层递进,归根结底是两条请求,一是赏罚要及时,二是赏罚要分明。
王阳明看着奏疏,不时地点头,自言自语道:“战场需要决断权!”他点头,是因为奏疏中论述充分:剿匪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机会稍纵即逝,如果有了权力,就不必事无大小,事事请示万里之外的京师,不必事事会商四个省的巡抚、镇守太监和巡按御史。要知道,这一圈官员一个个会商下来,土匪早就逃之夭夭了。有了权力,就可以随时捕捉战机,随时出兵剿捕,积小胜为大胜,就不必兴师动众三省围剿。三省围剿,惊天动地,三省官军集合到位,得半年时间,等官军到位,土匪早就躲藏到更远更深的大山里去了。
为了争取战场决断权,王阳明在奏疏末尾立下了军令状:如果有了赏罚及时的权力,如果有了军事民事自主的权力,自己若还不能成功剿匪,只有以死谢罪。
王阳明看到结尾处,自觉有些凛然。为了剿匪,自己破釜沉舟,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押了上去,值得吗?王阳明脱口而出道:“值得!”尽管声音很低,低得只有自己能听见,却说得干脆。真值得吗?真值得!王阳明心里再次确认了这个答案。修身、治国、平天下,不一直是自己人生的目标吗?自己修学修身几十年,为了什么?大丈夫,有了机会,不就是要造福一方吗?土匪猖獗,祸害百姓,任何一位圣贤也不会袖手旁观;三省围剿,兴师动众,拖延时日,同样是拖累百姓。为了消灭匪患,为了不因三省围剿而扰民,自己只有豁出去了。自己的权力仅仅限于赣州一座城池,四省各府各州还是直接归各省巡抚号令,就连二月浰头悍匪围攻信丰县城时,小小的五品千户和七品知县失职,自己都没有处罚权力。一位七品的巡按御史有权力当场处罚五品以下官员,自己这位佥都御史却只有建议权。在南赣巡抚这个位子上,剿匪就是自己的唯一事业。剿匪事业,需要全力以赴、全心全意。
王阳明没有立即密封奏疏,他还在权衡,不是权衡个人的利害得失,而是在思谋如何说服当权者。要改变朝廷现成的规矩,创新者认为是创新,保守者呢?会不会以为是标新立异?替皇帝看奏疏的内阁老先生们总喜欢说,祖宗成法不可变,抱着这样的成见处理奏疏,不是找成法,就是套旧例。自己要改变成法,如果被理解成了标新立异,自己被误会事小,申请不来权力,影响剿匪,损失就大了。圣贤做事出于公心,只要是公心,不妨动用各种关系。兵部尚书王琼是自己的荐举人,他荐举自己,纯粹是出于公心,自己根本就不认识他,连面也没有见过,更别说钱请托了。这样没有私心的人,一定会替自己做解释工作的。奏疏不方便说的话,是不是给他写封私信,说一说?
王阳明铺开信纸,给兵部尚书王琼写信。
晋溪大人:
明公学问政事举世称誉,晚生守仁,虽然无缘亲聆明公的教诲,却是仰慕已久。守仁诵读尊驾往日的奏章,总是击节叹服。尊驾的奏章,是非洞察秋毫,决断果敢刚毅,应对绝妙无匹,剖析透彻入微,学理正大光明,文风凛然,晚生受益良多。
晚生懂事以来,也见识过一些大臣公卿,有的也曾名冠京华。这些大臣公卿,寻常时节的议论,也有可取之处,但是一旦面临大是大非、生死毁誉,则难免心动神摇,站不稳脚跟,如墙头草,以求免祸。明公奏章中的浩然之气、沛然之辞、真知灼见,在这些大臣公卿文章中是绝对见不到的。
明公大异于常人之处,不显山不露水,晚生认为,这是明公的过人之处。守仁生来鄙视阿谀奉承之词,对别人来说是阿谀奉承之词,但是对明公又是恰如其分,比如古人说的社稷大臣、王佐之才、知大义守大节,这些赞誉也只有明公才能承受得起。
守仁不过一愚笨的病马,遇到了伯乐,才勉强奔走百里。漳南剿匪,十几年的悍匪,三月剪灭,守仁不过是认真执行了明公的锦囊妙计。守仁取得漳南寸功,对明公感恩戴德,不知此生如何报答。晚生只有祝愿明公,为了国事天下事,为了天道自然,保重保重!
晚生有一事,必须向明公解释说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