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春晚扬名(2 / 2)
两位主持人退场,舞台升起烟雾,很有以前老舞台的感觉,穿着旗袍装,中山装的舞美出场,开始舞蹈演出。
李赫穿着一袭中山装出场,平添了一丝成熟的年代感的气息。远在尚海乡下的外婆看着李赫出场,好像看到了刚来到尚海,认识李赫外公的时候。
时光已经太久了,久到记忆都模糊了。李赫的外公在李赫很小时候就已经去世了,关于他的记忆渐渐模糊。
这首歌仿佛带着外婆回到那个旧时光里,依稀记得外公的笑容音言,还是那样动人。
其他人就没有外婆那么多愁善感的感受,但是这首歌的魅力还是让人很欣赏。
随着大屏幕上的黑白老照片缓缓播放,李赫开口演唱。
老是有人说李赫不是唱歌,吐字不清的,其实这是固执的偏见,起码这首《尚海一九四三》李赫唱得很清楚。
不过春晚导演杨东升特意要求李赫,要清楚的唱,所以这一版算是是李赫唱得最清楚的一版。
“泛黄的春联还残留在墙上
依稀可见几个字岁岁平安
在我没回去过的老家米缸
爷爷用楷书写一个满
黄金葛爬满了雕的门窗
夕阳斜斜映在斑驳的砖墙
铺着榉木板的屋内还弥漫
姥姥当年酿的豆瓣酱
我对着黑白照片开始想象
爸和妈当年的模样
说着一口吴侬软语的姑娘
缓缓走过外滩~”
随着李赫的歌声,全国人民都欣赏到了这首有着深厚岁月感觉的歌曲,米缸,雕的门窗,斑驳的砖墙,随着歌词,听着歌曲的观众脑海中不自觉就开始浮现这样的画面。
这就是这首歌的高明之处,通过几个词,几个物件的联系,让听歌的人脑海中不自觉的出现各种旧时光的场景。
歌曲里的要素不只是尚海独有的,全国其他地区也一样有很多相似之初。
年轻人没什么感觉,只会觉得这首歌好听,但是那些看春晚的,上了年纪的老人,听了这首歌回忆立马浮现。
周雅雯的奶奶也是,她牙齿已经掉光了,吃东西只能吃点稀的,虽然精神不济,但是还是坚持和家人一起看春晚。
听着李赫的歌声,奶奶问周雅雯道:“孙女啊,这个歌手叫什么名字?”
“奶奶,他叫李赫。”周雅雯高兴又骄傲。
“李赫啊,这小伙子不错,这歌也好,让我想到了很多以前的事情。”奶奶脸上有着回忆的味道,跟着歌曲一起回到旧时光里。
不光是周雅雯的奶奶,李赫的外婆,很多老人也一样,通过这首歌回忆起了以前的事情,然后不自觉就很欣赏李赫这个歌手了。
于是不知不觉中,原本李赫在中老年群体里知名度不高,就算有也不是什么好名声。但是春晚过后,这种刻板的印象恐怕就要改观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