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三十年后故地重游欢亭中学(上)(1 / 2)
在陈家桥村的东边尽头,有一座二层砖混结构的乳白色小洋房,白墙红瓦。院子四周围着汉白玉石围栏,院子里面种着各种花卉名草,树木郁郁葱葱。在陈家桥村这样的建筑的房子不算醒目,但格局却显得非常雅致和特别。院子里种植着许多高大的兰桂香樟和名贵的花草,花卉盆景散落院子的四周,错落有致,分布合理。院子不算大,两扇金黄色铜皮大门朝东南方向敞开着。
这家的主人是位男性老者,老者满头银丝,声音宏亮,他每天出行全靠一辆黑色手推轮椅,轮椅由一位年轻的女子推着出门。
陈家桥村子不算大,但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陈家人都说这是块风水宝地,从这里走出去的陈姓子孙都名头赫赫:有做到省部厅级的高官达贵;有叱吒商界的企业精英;有玲珑八面的艺术巨匠;至于博士生和大学生那简直已不只用‘遍地开花’一词来形容的了。
这几年,村里渐渐配置了一些公共设施。村里的供电、供水、供气、卫生设施、老年活动中心、村镇公园等都已陆续到位。
陈家桥村里正在兴建一个中型游乐广场。这个广场很早就已开始规划立项了,只是因为预算超标,规划的土地面积过大而没有被上级相关部门批准。村子通过重新规划,不但将规模缩小了许多,还将预算重新修改,这方案提交后,很快就被批准了。现在所有的启动资金都已到位。这些资金有二处来源:一处是本村企业家各老板们自愿捐资;一处是村民自愿承担一部分建筑资金。企业老板捐出了大部头资金,小部分缺口则由陈家桥村民自愿出资填补进去了。
在公园的西北侧矗立着一座雄伟气魄的高大建筑。这座建筑物高约三十米,高七层,共十五间并排建筑物,是陈家桥村标志性建筑。建筑它时据说花了一千二百多万元钱。这幢建筑里面设施齐全,功能很多,有舞池、KTV、影视厅、健身房、图书馆、老年大学课堂、老年活动室、室内篮球场、室内网球场、还有棋牌室、党员活动中心、老年公寓、食堂厨房设施、客厅等等,几乎囊括了所有娱乐和办公所需的活动场所。
坐在轮椅上的老人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主人翁陈立民老师。陈立民老师现在已经是八十多岁的耄耋老人了。
陈立民老师的双脚已完全瘫痪,再也不能下地走路已经十多年了,推车的是他的一个孙女,叫陈旻,她还在省城里读大三。
陈老师虽然腿脚不便,但至今对于公益事业依然十分关心,村子里的大小事他几乎还都参与进来。他在陈家桥村不算什么人物,他的一生既没有为自己的家庭赚到金钱,自然不可能家财万贯,叱咤风云;他也没有做过大官小吏,甚至连科员的职位级别的公务员也要比他威风得意;但他却心满意足,他桃李满天下,门生遍四海。他的学生散布到世界各地。有在政府部门做高级官员的,有成功的企业家,也有大学里的知名教授;有医生、有新闻记者、有人民教师、也有养殖业主、更有自食其力的个体工商户和农业生产者;有飘洋过海的海外游子;有富得冒油前呼后拥的企业老板、商业巨贾,也难免还有穷得至今吃不上饭的学生。总之,这些社会中各色各样的人多如蚁蝼,他已很难记得部分或者全部了。
陈立民老师的孩子们都已搬迁到县城里去居住工作了,老伴也已经走了许多年,只有他不肯撤离农村这个窝。孩子们没有办法,就想办法给他旧房翻新盖起这座小洋房子,建筑成现在的这幅模样。他的老伴在五年去世,离他而去,使他很悲伤失落过一阵子,现在,他又开始活泼灵动起来了。孩子们都很孝顺,生活上对他很照顾,每过一段时间都会轮换着从县城开车来看望他。他的一些同事、朋友也经常过他家来与他下棋打牌聊天或谈论国家大事说些大实话讲讲史学典故。这是老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安享晚年的老人都已‘行将就木’能不在病床上躺着与疾病抗争搏斗就已算是不错的了。
现在,陈老师的老年生活也很充实,平时让家人推着轮椅到村公园里散散步,仰望着头顶上流动而过的云朵,聆听树梢中鸟鹊雀跃啾鸣之声,或者停下轮椅观看年轻人打球、中老年人跳舞、击鼓、彩排、唱戏、拉胡聊天,参谋下棋;他自己的嗓音还很好,唱腔是男高音的,肺活量还不错,因此,高音也能发挥出来。
上午十时许,一辆黑色的七系宝马车悄无声息地驶进了他院子的水泥路面在他院子大门前面停了下来,从车上走下来一名穿高档西装中年男子,他摁响了门铃。
一会儿,门铃里传来一个年轻女子的声音:“请问您是哪位,找谁?”
“我找陈老师,我是他的一个学生,请你通报一下。”中年男子很有礼貌地说。
“好的,能否通报一下您的姓名?”年轻女子通过门铃继续问来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