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大采购(2 / 2)
几天后,王满银在长春站下车,来过一次,王满银对这个时代的长春也熟悉了,很快就找到招待所住了下来。
接连坐了几天的火车,王满银累的不行,吃了饭就睡下了,一觉睡到了第二天八点多。
这次来东北,王满银心理上很轻松,因为他已经对东北有所熟悉了,知道该去哪里采购物资,知道黑市在哪里,知道大体的物资价格,上次光是忙这些就把他忙个够呛。
次日醒来后,王满银没有忙着去采购物资,而是准备先好好逛两天再说,上次离开时说要到东北好好逛两天,这次可不能食言了。
一连两天,王满银啥活都没干,就像个街溜子一样,每天在街上闲逛,逛累了就吃顿东北的特色菜,他喜欢吃溜肉段,溜肉段的味道和酥肉丸子差不多,很符合王满银的口味。
坐着电车,王满银去了很多地方,虽然只有短短两天时间,可是王满银却玩的很开心,等到孩子们大点了,王满银一定要带着兰花到各地去游玩,让她也看看我国的大好河山。
第三天,王满银开始干活,他拿着清单去联系要给站里采购的物资,要是遇上东北和他们省差价比较大的物资,王满银会多采购一些,不仅给站里采购,也给自己采购,算是把公私兼顾让他玩明白了。
只用了不到十天,王满银就把所有的物资采购齐全了,到了要走的时候,他只需要联系车把货物运到火车站装车就行。
王满银这次来东北,打算待一个月左右,剩下的时间还有很长,可以让他好好采购一段时间了。
站里要采购的货物是为人民群众提供物质需要,王满银要采购的货物是为了赚钱,所以,有些物资不赚钱的物资站里会采购,王满银可不会,他借着站里的名义,给他自己采购了不少能赚钱的物资,要是没这点好处,王满银当初也不会放弃供销社主任到县城当一个采购员。
随后,王满银打算采购些东北特产,东北有三宝,人参,鹿茸,貂皮,说法不一,不过这三种算是其中比较珍贵的。
王满银这次准备拿出五千块采购东北特产,首先就是人参,人参自古以来就是大补之物,历朝历代的中草药里,人参都是最顶尖的的那一批,还有鹿茸,鹿茸最大的一个功效就是温肾壮阳,虽然现在王满银火力还很足,子弹也充沛,不过有备无患嘛,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到。
至于貂皮,那可是可遇不可求的东西,一般来说的貂皮是紫貂皮,紫貂的嗅觉和听觉特别灵敏,再加上数量比较少,很少能被猎到。
上次王满银买到的六品叶人参,那也是他运气好碰上了,一般六品叶人参就可以称得上是参王了,他上次买的那颗人参个头不大,也就一两多一点,主要有伤,可能是挖参的没注意好挖断了,要不然100块想买下那根人参,那简直想屁吃。
正常来说,三四两的六品叶人参,最起码也得上千,可能还打不住,王满银这次也是发了狠,现在不多买点这东西,等到改开以后,这些东西一天一个价,涨幅惊人。
王满银买了10颗三品叶的,4颗四品叶的,1颗五品叶的人参,花了两千多,他转了好几个供销社,都没有出售6品叶的,可见上次他真是走运了。
一般的挖参人,挖到了一颗6品叶的人参,不会轻易出手,他们就是挖参的,明白6品叶的价值,除非万不得已,不会卖6品叶的参,他们会把6品叶的参留下来压箱底。
王满银逛黑市的时候,又遇到了卖虎骨的,这次他买了一些虎骨,虎皮他没买,虎皮虽好,但是容易出麻烦,不说后世,就是现在也很少有虎皮在市面上出现。
这次来东北,王满银花了块,其中采购了物资,5000买了各种东北特产,还剩下1000多块现金。
看着手上的现金,王满银决定再做回无本买卖,去河里摸鱼,这次王满银打听了一下,从本地人嘴里得知,想要摸鱼,得去松花江。
松花江距离长春一百多公里,松花江里鱼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多,各种各样的鱼都有,像鲫鱼,鲤鱼,草鱼,板黄鱼等等,算了算时间,还有十来天他才准备离开,去趟松花江来得及。
到了松花江,王满银不禁想起了后世的一首歌,“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吆,那里有漫山遍野,大豆高粱……。”
来这里的第一天晚上,王满银就下水了,有空间的存在,他也不怕自己淹死,这天晚上,王满银就摸了将近上千斤鱼。
白天的时候,松花江上有不少人钓鱼摸鱼,王满银没办法下水,只有晚上才适合他摸鱼。
白天,王满银和其他人一样,拿着个鱼具钓鱼,有个老爷子看到王满银钓鱼技术不行,还给他指点了一番,这天光是白天,他就钓了十来条鱼,加起来也有50斤左右,可见松花江的鱼资源是有多丰富。
本来想着写完了白天发,想了想总归要发,写完就直接发了,能看到这段话的肯定都是订阅了本书的书友,我在这里十分感谢大家的支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