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老狐狸(1 / 1)
目的达成,陈景恪心中不无得意。 狠狠地给儒生们上了一次眼药,又给算学争取到了一些福利。 圆满完成任务。 嘿嘿,想必国子监那群儒生被斥责的时候,表情一定…… 卧槽,不对。 陈景恪猛然醒悟,那群儒生连朱元璋的面子都敢扫,又岂会因为几句口谕就‘洗心革面’。 他们听到口谕后,不但不会悔改,只会变本加厉的找算学的麻烦。 老朱那么聪明,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 那他为何还要下口谕斥责? 答案很简单。 挑起两者的矛盾,给儒生们制造麻烦。 多给算学科一百个招生名额,估计也是觉得算学生力量太小,没办法给儒生制造太多麻烦。 增加一百个名额,肯定也斗不过儒生,但至少在国子监内部有了还手的余地。 双方斗的越狠,对朱元璋来说就越有利。 难怪他会这么痛快的又是下口谕斥责,又是给名额,又同意恢复明算科考试。 原来还有这个目的在里面。 而且此事是自己提议的,新算学教材自己也是总编纂,根本就无法置身事外。 也就是说,自己将走向儒生们的对立面。 想到这里,陈景恪苦笑不已。 果然,和这些史上留名的老狐狸比,自己还是太嫩了。 不过…… 对立面就对立面,你朱元璋就算再聪明,在远超时代的布局下,也要入我的坑。 我本身就没有想过和这群儒生搅混在一起。 毕竟,我要走的路,可是被儒生批判为‘奇技淫巧’的玩意儿。 本来我还在发愁,该怎么布局。 现在有了,就从这群算学生入手。 说起来,之前儒学也包括算学,毕竟孔子六艺其中一项就是数。 只可惜,儒生自己不当人,把算学当成了敌人踩在脚下。 其实这种事情之前他们就已经做过,孔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现在也就只剩下礼、乐、书了,射、御早就被抛弃了,眼下他们准备对数下手。 可以说,‘数’是被他们生生逼到对立面的。 你们不稀罕,我稀罕啊。 我还要感谢你们的逼迫,否则还没机会拉拢算学生呢。 毕竟儒家独大,跑过去给算学生说,咱们一起和儒家斗吧。 估计会被人家当成疯子。 现在他不需要刻意拉拢,只要站在算学生一边就足够了。 借着编纂算学书,将这个时代的算学精英聚拢到一起。 数学是理科的基础,靠着这群人慢慢培养弟子,为后续发展理科打基础。 至于儒生带来的压力,完全没必要放在心上。 这群玩意儿除了口头嘲讽几句,也做不了什么。 等过上一些年,算学的基础打好,招收更多的弟子,再顺势发展理科。 当一项项足以改变世界的工具被发明,理科就可以正式和儒家抗衡。 嗯,还有兵家,简直就是天然盟友。 原因很简单,大多数先进技术,都会优先被用于军事,然后才往民用普及。 比起处处歧视兵家的儒家,理科和兵家才是真爱。 而且理科出身的人,一样可以做官,儒家最大的优势也将不复存在。 不过要完成以上计划,需要很长时间。 眼下他要做的就是蛰伏,悄悄的积蓄力量。 朱元璋做事情向来是雷厉风行,第二天早朝,太子朱标就上奏: 计官缺口巨大,严重影响钱粮运转,请开启明算科,录取更多计官。 国子司业赵大光提出异议: 儒生稍加培养亦可为计官。 且儒生自幼饱读诗书,不论是学问还是德行,都远超算学生,实无必要另开明算科。 朱元璋反问道:“历代科举皆有明算科,依你之意,前人都错了不成?” 赵大光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儒家讲究尊古,他岂敢说古人错了。 当然了,他倒是知道该怎么反驳这句话。 可他又不觉得自家族谱上人多,给他十个胆子,都不敢在朝堂上和老朱打嘴仗啊。 “你支支吾吾什么?真以为咱不知道你心里是什么打算吗?” 朱元璋冷笑道:“早就听说国子监的儒生打压算学生,处处刁难他们,本来咱还不信。” “没想到今日竟然敢当着咱的面打压他们,真是让咱开了眼界。” “指望你们这些,一加一等于几都不知道的腐儒掌管钱粮,咱还没疯。” “回去都好好反省,再让咱知道你们欺凌算学生,休怪咱将你们全都撵出国子监。” 赵大光吓的浑身大汗,心中无比懊悔,为何要站出来。 心中对那群算学生也更加的恼怒,若没有你们,我岂会被陛下训斥。 等回去看我怎么收拾你们。 朱元璋似乎觉得这样还不够,又说道:“朝廷对计官的缺口很大,国子监培养的算学生远远不够。” “咱决定,每年允其多招收一百名学子。” “还有,国子监算学博士程一民要编写一部算学书,任何人不得阻拦。” 朱元璋再次乾纲独断,将此事确定下来。 户部尚书曾泰苦笑不已,这都是什么事儿啊。 国子监这群儒生好好的闹什么幺蛾子? 自古以来,算学都是国子监的重要一环,也是朝廷计官的主要来源。 你们竟然想将他们驱逐出国子监。 没了国子监培养的计官,靠伱们这群人来掌管国家钱粮吗? 难怪陛下天天骂这群儒生,我都想骂人了。 当陈景恪得知朝堂上发生的事情后,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猜测。 拉偏架拉的这么明显。 老朱这是生怕儒生们退缩啊。 看来要提醒程一民他们,最近要低调点。 事实上不用他提醒,程一民已经告诉算学生们,最近要拿出唾面自干的心态来。 陈景恪担忧的道:“你这样也太过了,学生们能接受吗?” 程一民道:“平时肯定没办法接受,算学生也是五品以上官宦家的子弟,哪会受这個气。” “不过,这不是朝廷开了明算科吗。能参加科举,这点气就又算不得什么了。” 陈景恪啼笑皆非,还真是现实啊。 不过这样也好,能省去不少麻烦。 “编纂算学书的事情筹备的如何了?有多少人愿意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