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第62章 天衣门 智冉(4)(2 / 2)
黄衣点点头,道:“我认真问齐大爷,他是否早就知道来偷金针的人是噙剑,才故意疏忽,让她把金针偷走?齐大爷点头称是。我又问他,是否亦知道噙剑偷金针,是为了要来见大姐?齐大爷继续称是。于是我就说,噙剑有一位同父的亲姐姐,大姐说是藏在宫中,让我来问一问齐大爷,还请齐大爷这次厚道些,告诉我实在消息。”
“他大吃一惊,忍不住问我,怎么会知道这件事。我便将噙剑来求问案子的事,告诉给他。齐大爷很是迷惑,问道,这怎么就能知道,那位姐姐藏在宫中呢?大姐是听谁说的呢?我道,大姐原本是猜的,可齐大爷的这个反应,证明大姐猜对了,自然便是听齐大爷说的。”
“齐大爷苦笑连连,终于不再隐瞒,将他所知道的消息,都讲了出来。原来,齐大爷在二十多年前,听闻忠帝继位后,为了给圣皇续命,曾想施用古法。那一年,有一位曾受过圣皇恩惠的东瀛参客,进献了一株千年古参,只得五两重,传说能起死回生。但可惜天命难违,圣皇饮了参汁,仍然龙驭上宾。不过,千年古参实在难得,当时剩下来有约摸六钱重的参须,据说是被奉上参汁的太医院医正给私藏了,又有一说,是被宫里的什么人给偷拿了。”
“忠帝在位的头两年,皇后和长公主也曾查找过,可那太医院的医正指天誓地,说是绝不敢私藏。当时给圣皇进参汁时,他将参须放在一个小药袋中,交给了随侍女官,就搁在圣皇的枕边。忠帝当时就陪侍在圣皇床前,曾亲眼所见。若是那药袋没了,只能是宫中有人私拿。但是,宫中所有人也同样指天誓地,说是绝不敢拿。后来还是忠帝发话不再追究,这事才不了了之。”
“齐大爷十分动心,为了这个传言,冒着绝大风险,把太医院和皇宫各处都摸查了一遍,却毫无所获。但是,他听到了不一样的传言:说那六钱重的参须,当年的确是被宫中的一个女官偷拿了,那女官与忠帝的儿子偷情,将药袋作为定情信物,交给了那位皇子。可那皇子是个负心汉,这女官绝望,便上吊死了。”
“负心汉?又出来一个负心汉?”雪衣若有所思,喃喃道。
黄衣说:“是啊,这传言听着全不靠谱。忠帝有五个儿子,皇后只生了一个,还没来得及册封太子,皇后和长公主乱政,就连自己的亲生儿子一并毒死了。玄帝宫变之后,睿帝即位不出一个月,就把另外那四个侄儿全封到外地去了。”
“听说,离京城最近的皇子封地,也要走五日才能到。而且那四个侄儿,个个都早已娶了正妃,唯一没有成亲的,便是年龄最大的长子,传言中的这个皇子,到底会是哪一个呢……嗯,若是忠帝的长子,难道那女官之死,竟不是为了负心,而是为了殉情?”
雪衣神色凝重,摇了摇头,没有作答。
黄衣续道:“齐大爷了好长时间,认真打探那女官的下落,但传言乱七八糟,总之都同那六钱参须的去向无关。有人传闻,那女官在宫变时没死,逃出宫去当了尼姑。还有人说,不但当了尼姑,她还同皇子续上了前缘,竟然生下了一个女儿。然后,传言就又转回来了,仍说是皇子负心,尼姑上吊死了。这个私生的女儿却辗转得以偷生,如今长大了,就藏在宫中,专等着机会,要为自己的母亲复仇。”
紫衣不解,问道:“黄衣姐姐,这些传言,听着都不通啊。那位负心的皇子又不在宫中,这个女儿若是想要复仇,也该去外面的皇子封地找那位负心的皇子爹爹,为何反要藏在宫中?”
黄衣说:“要不怎么说传言不靠谱呢?不过,大姐真是神算,我先诈出了齐大爷的话,他已经承认,他知道噙剑的姐姐是藏在宫中。自然,那传言中说的什么皇子负心,肯定就不准,无需多理。齐大爷对我说,他一直在怀疑,当年剩下的那六钱参须,的确是被女官私拿,不过,与女官偷情的,应该不是皇子,而是臣子。齐大爷猜的真相是:有一位负心的京官,害死了那位情深一往的女官,所以,留下来的私生女儿,才会回京复仇。”
“可是,之后这些年来,齐大爷继续百般查探当年京官们的消息,却谁都对不上号。那六钱参须的下落成谜,成了齐大爷的一桩心事。直到去年秋天,药谷突然来了一位云游的和尚,也向他打听那六钱参须的事情,他俩便把各自的消息凑了一凑,那位和尚说,他猜到参须的去向了。”
“又是厌畸和尚?”褐衣嚷着。
老车看了看雪衣,雪衣不动声色。
黄衣点头道:“齐大爷说了,那和尚自称法名厌畸。他年纪已然很老,却气质清隽,精神矍铄,谈吐之间,对宫中之事似乎很熟悉。和尚听完了齐大爷所查的传言,便说,没错了,那位女官本是圣皇驾前的一个随侍,圣皇薨时年龄尚小,聪明可爱,忠帝没有女儿,对她十分疼惜,当年那六钱参须,肯定是被女官偷拿的。”
“忠帝即位之后,这位女官被指派服侍皇后,她还同时受到圣皇的女儿长公主喜爱,在朝中人缘极好。忠帝懦弱,皇后和长公主虽擅专权,但对政事其实并不太懂,多得有这位女官打理。她通晓朝政关节,还能替臣子们周旋,虽是女流之辈,但在朝廷之上,连京官重臣都对她十分器重,一时风光无限,追求者无数。”
“但这位女官却似乎对谁都没有特别的好感,深藏于宫内,除了理政,绝不与任何男子有私下交往。不要说与皇子私通了,就连对官员们,也都是有事说事,极少寒喧。她年龄渐长,皇后和长公主竟全无为她指婚的意思,一门心思,就是想要忠帝效法前朝,将皇位让出来给她们。”
“玄帝宫变那日,宫内血流成河,死人不计其数,这位女官听说也被杀了,但没谁确认见过她的尸身。亦有可能是,她当时逃了出去,她并未参予毒弑之事,玄帝没必要非杀她不可。若说是她逃出去后被个什么官员娶了,生了女儿之后又死了,这个女儿现在想要复仇,则身为女子,想要查探京中官事,进宫肯定是最好的路径。”
“齐大爷问那厌畸和尚,又不是玄帝杀了那女官,为什么复仇就非要进宫呢?和尚说,他知晓一桩秘闻,二十多年前,有同宗的两兄弟,同朝担任京官。弟弟为人清正,只娶了一房正妻。哥哥比较多情,纳了一房六妾,听说还养有外室。彼时玄帝新政未久,正要励精图治,却因弟弟性子刚阿,在朝上公开直言,触怒了玄帝,两兄弟一起遭贬,被外放去别处,没有实权,只享富贵。”
“那两兄弟论起渊源,其实是圣皇的侄孙。圣皇薨后,虽然接位的圣上都对母亲的族眷网开一面,但要说全没顾忌,那是不可能的。这两兄弟的官名甚好,在京又有根基,忠帝和睿帝或还能忍,曾经闹过宫变的铁血玄帝怎么能忍?自然是找个由头,赶走了省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