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0章 老和尚救我!(1 / 1)
对朱棣而言,道衍的才学,可称当世顶尖。 既然道衍和尚如此说,那自然有他的道理,朱棣也很想知道,他错在哪儿了? 莫非朝堂之上排除异己,还能是错的? 千百年来,权力的争夺和倾轧,不就是一个排除异己扶植亲信的过程? 朱棣固执的认为,他并没有错误,凡是不效忠于自己的人,他都要将其彻底的毁灭。 也就是眼前的人是道衍,换做是其他人,朱棣早就怒而拂袖离开。 道衍不慌不忙,三角眼中没有太多波动,解释道:“殿下虽被册立为太子,但头脑中的思考以及实际的行事,却依旧是燕王作派,殿下尚且未曾认识到自己已经是一国之储君,依旧抱有着愚昧且荒唐的想法。” “大和尚这话是什么意思?赵勉、刘三吾等人与我并非同一条心,既如此,将他们连根拔起又有何妨?难不成还要将他们留下恶心自己?” “殿下错了,你始终未曾认清楚自己的地位,你不是臣子,而是储君,大明朝未来的主人。” 道衍话说的很明白,不断地去点醒朱棣,继续道:“排除异己,扶植亲信,并非是殿下该做的事情,难道殿下连这一点也不明白?” 这一番话通俗易懂,朱棣稍作思考,很快便明白过来,惊道:“是我着相了,终究是心中不安,失了分寸!” 着相乃是佛教用语,意为执着于外相、虚相或个体意识而偏离了本质。 朱棣虽不是佛门弟子,但经常与道衍厮混,倒也知道些佛语,眼下用起来两人都能明白。 经过道衍这两句开导,朱棣也敏锐的意识到自身的错误,他身为太子,就不该主动掺和进这件事情之中。 如果将大明朝比作一个鱼塘,那他朱棣,本应该是端坐在岸边的养鱼人,而并非是鱼塘中的鱼王。 无论鱼塘之中的鱼儿闹得有多凶,他都只该是冷眼旁观,只在最关键的时刻出手。 而今朱棣以身入局,相当于丢掉了那份养鱼人的从容不迫,转而将自身置于危险的境地,这也是道衍会厉声训斥的原因所在。 但眼下想要将这件事情甩出去也是不可能了,老爹金口玉言定了他全权处置此事,就相当于下了圣旨,绝没有回旋的余地。 朱棣很是不解,他着相可以理解,莫非老爹也着相了,将这件事情交予他处置,似乎有些下套给自家孩子钻的意味。 他闷声闷气的问道:“老和尚,你说父皇他是什么意思,莫非是他也没有想到这一遭?” “陛下能以布衣之身取得天下,驱逐蒙元,恢复中华,其心思智慧在方今天下那都是无人能出其右,这等事情陛下定然是已经思虑清楚。” 道衍摇了摇头,道:“是殿下太过于心急,表现得太过于明显,未曾放好自己的位置。陛下如此做,一方面是为了照顾殿下的心思,让殿下不会思虑过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锻炼殿下的能力,如果老衲预料不错,殿下对这件事情的处理,将会对日后带来极大地影响。” “父皇思绪如此之深,我实在远远不及。而今我已经将此事包揽下来,可该如何是好?” 被道衍这一番劝诫,朱棣彻底的收起了那份兴奋的心思,转而已经思考着如何能够在这件事情中全身而退。 赵勉这件案子,本身并未有太多好说的地方,无非就是贪污受贿卖官鬻爵,查实了之后直接斩了就是。 如果不再深挖,那这件事情的影响未必能够出得了应天,但只要深挖下去,或许将会波及到应天周边的各个省。 到时候案子做大,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文官们固然是瑟瑟发抖,唯恐天威降临。 他这个做太子的,也必定会遭到文官们的一致厌恶,即便迫于老爹的威望无法表露出来,那也会在做事之时阳奉阴违。朱棣思虑到此,便觉得浑身冷汗直流,这一桩贪污案,竟然能够牵扯如此广,若非道衍提醒,此刻他恐怕还沉浸在查案的喜悦之中。 见朱棣彻底醒悟过来,道衍暗自点头,他最看重的就是朱棣这一点,听劝! 且听劝之后,还能够雷厉风行的去执行,决断能力和行动能力堪称一流。 虽说朱棣成了太子之后,他的屠龙术是用不上了,但眼下道衍依旧有一种和朱元璋在扳手腕的感觉。 他不相信,能以布衣取天下的陛下,还看不出这其中的门道,故此这可以算作是陛下留给朱棣的一份试卷。 至于如何回答,就得看朱棣再往后的行动之中,会有着怎么样的表现。 道衍能够看出问题,显然也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他道:“殿下不必心急,如今事情不过是刚刚展开,殿下涉入其中并不算深,虽无法脱离,但依旧可以做到片叶不沾身。” “请大和尚教我!” 朱棣知道道衍的本事,既然他说有了解决的办法,那必定是不用担心,道衍绝对会将事情安排的妥当明白。 “此事并不难,殿下只需做到一点便可。” “哪一点?” “放权!” “放权?” 朱棣咂摸着这两个字,眼眸微眯,脑海中思绪翻滚。 他本就聪慧,常有急智,眼下思绪全面的调动起来,很快便理解道衍这两个字的含义。 “你是让我将此事,交给下面的人去做?可这件事情已经挂上我的名字,归我所管,即便是彻底放权,最终也还需要我来处置。” 朱棣现在很是悔恨,怎么的就鬼使神差的接下了这件事情,眼下可真的是被架在火上烤。 做不好这件事情,又或者说做的程度不够,会让老爹厌恶,对他的太子之位稳固并没有好处。 但如果做的太好,将所有涉案人员一一挖出斩杀,固然是会让老爹欢喜,但从此也算是恶了文官,往后也不好过。 显然,这两头堵的事情,实在是麻烦,中间的尺度极其不好把握。 真要是失了天下文官的心,那绝对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而且这还没有计算在查案之中,到底会遇到多少阻力。 自宋朝理学兴起以来,儒家的道德观念逐渐的发生变化,再也不是古早时候的画风。 文臣之间,联系紧密,不仅同乡的文臣能玩到一块去,就是同年考中的文臣,那也有一份香火情。 正因如此,文臣之间相互包庇掩护,这反倒不会违背道德。 反而是检举揭发,被文臣们视作是背叛之举,真出了这样子的人,文臣不说群起而攻之,也会是刻意的孤立。 朱棣感受着其中尺度的把握,顿感头疼,无论怎么做,似乎都有一方会不满意。 他眼巴巴的看向道衍,期待着老和尚能给出两全其美的法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