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九十八号院(1 / 1)
第一汽车附件厂,第二设计部。 陈国华把直尺、算盘等工具放在自己的工位上,跟白礼春打了一声招呼,然后就出门去了。 后者也知道,陈国华没办法马上投入工作当中。 肯定得忙活完杂事之后,才能开始进入工作。 接下来,陈国华跟着秦致远,去拍了证件照片。 后者给的钱,总共两张照片和一张底片,花了四毛一分钱。 死贵死贵的,但没办法,就是这么贵。 一般来说,一盒胶卷是三十张底片,售价是六元钱。 换句话说,一张底片的成本是两毛钱,但照相馆不可能按照成本价,所以照相馆的售价是两毛五分钱。 洗一张照片是八分钱,两张就是一毛六分钱。 加一块儿,那就是四毛一分钱。 “等照片取出来之后,你保存好底片,往后啊只需要重新洗一张底片就可以了。” 从国营照相馆出来之后,秦致远便分享了他自己的经验。 陈国华自然是笑着点头应了一声。 其实这底片,很大概率不会再重新洗了。 毕竟他现在拍的照片,下次再需要照片,恐怕是很多年之后的事儿了。 再说了,一般来说,这时代换工作的人,很少很少。 基本上都是一份工作干到退休了。 再次回到人事科,范新河已经准备好了汽车。 结果,陈国华看到车子的时候,才发现,这不就是前面白礼春开的那一辆么? 从朝阳门到南锣鼓巷,大概是三公里多一点的距离。 开车也就是一会儿的事儿。 只不过,范新河是先带陈国华去街道办这边,要跟街道办打声招呼才行。 走进街道办的办公室,范新河便笑呵呵地跟里面的人热情地打招呼。 “哟,是范科长来了呀?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 谢小芳笑眯眯地看着范新河跟陈国华两人,眼里带着惊讶和好奇。 “谢主任,对不住了,今天我又来麻烦你了。” 范新河呵呵一笑,寒暄几句,接着三言两语就说明了来意。 第一汽车附件厂的员工,大部分都住在东城这一带。 所以范新河跟这一带的街道办,特别熟。 毕竟经常打交道嘛,这肯定是免不了的事儿。 “哦,这位国华同志看起来很年轻啊,你们这是从哪里找的青年才俊啊?” 谢小芳闻言,试探性地打听道。 这是职业习惯了。 自从进了街道办之后,谢小芳就染上了这个坏习惯。 很多事儿,都想多打听一二。 “哈哈,这事儿还得问我们设计部的白主任了,是他发现的。” 范新河打了个哈哈,简单应付了过去。 接下来就是给陈国华办理落户的事儿。 有第一汽车附件厂担保,陈国华只需要后续再补上门头沟妙峰山第二生产队的介绍信就可以了。 这才是有始有终。 当然了,现在可没有户口本的说法。 有的只是一张薄薄的纸片。 这玩意儿可不简单,它承载着业、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利益。 把人们的身份区分开,有了农村和城市之分。 而现如今,陈国华他们四兄妹就从农村身份,转变成为了吃商品粮的城里人。 钢印盖上之后,陈国华小心翼翼地收好纸片,然后跟着范新河、谢小芳离开了街道办。 后者亲自带着陈国华和范新河两人,来到了南锣鼓巷九十八号院。 “谢主任来了,我们院来新邻居了么?是中院还是后院的房子呀?” 刚进前院大门,迎面就碰到了一个大妈。 大妈十分热情地招呼,眼珠子却不停地瞅陈国华和范新河两人。 “房大妈这是要出去呀?”谢小芳也是面露微笑。 只是,这个微笑有些虚伪。 “你要是不着急的话,等会儿来中院认识一下这位新邻居,省得我一个个通知过去了。” 房大妈闻言,脸色稍微僵硬了一下。 勉强挤出一抹笑容,道:“好好,我去一趟厕所,等下就回来。” 说完,她就逃也似地出去了。 谢小芳冷笑了一下,对陈国华道: “小陈,刚才这位房大妈住在后院西厢房,她家有六口人,大儿子已经二十三岁了,至今还没结婚。” 五十年代已经规定了男二十女十八的结婚年龄。 然而,大部分人都是法定结婚年龄之前结婚的,有事实婚姻即可。 也就是先上车后补票。 那么房大妈的大儿子已经二十三岁了都还没结婚,这就很奇怪了。 为什么还没结婚? 谢小芳又为什么莫名其妙地说这句话呢? 陈国华稍微一思考,立马就明白了。 那肯定是没工作没房子呗。 一般来说,只要有正式工作,单位基本上都会分房。 房大妈的大儿子既没有正式工作,也没有房子,哪个女孩愿意嫁给他? 何况,房大妈一家六口人,西厢房也就是两间房罢了。 即便是放宽要求,娶农村女孩,他们家也住不下了呀。 加上刚才房大妈的表情,估计是盯着这个院子的空房吧? 而陈国华一来,那么房大妈的算盘就落空了,难怪刚才表情那么难看。 也难怪谢小芳会说这么一句让人摸不着脑袋的话呢。 “好的,谢谢谢主任。” 陈国华感激地说道,谢小芳却罢了罢手,继续往里面走。 此时是半下午的时间,前院并没有人。 中院这边,倒是挺热闹的。 七八个大妈们坐在抄手游廊里晒太阳。 十多个小屁孩正在院子里追逐打闹,也有在玩游戏的鼻涕虫。 看到人这么多,而且都在院子里,谢小芳顿时满脸笑容。 “正好你们大家伙都在,我跟你们直接说吧,晚点你们知会一下其他邻居......” “我身后这位小伙叫陈国华,他和他的三个妹妹往后就住你们九十八号院了。” “这位是第一汽车附件厂人事科科长,陈国华同志往后就是他们厂的技术员了.....” “王大妈,你家老头不就是在南纬路那边工作么?陈国华同志是在朝阳门外的新厂.......” 说罢,也不理炸锅的大妈们,领着陈国华就去了东厢房。 ps:求月票和追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