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孝之《游子吟》,词宋竟然是以诗入墨的天才?(1 / 1)
“见过易先生。”在场的所有学生一起站起,对着易先生行礼, “好,很好,咱们现在就开始上课,昨日我给大家布置的题目,大家可曾有了自己的理解?” “有!”众人异口同声道。 “那好,今日咱们便来探讨一下这个题目,孝,诸位还请提笔,在自己的纸上写出这个字。” 易先生缓缓开口道,众人照做,在纸上写出“孝”字,见众人写完,易先生这才开口继续讲道:“孝,上面是一个老人,下面是一个孩子,老人用手抚摸着孩子的头,孩子用手搀扶着老人。寓意老人健康长寿,孩子茁壮成长。而在我们古人的观念里,一个人的生命是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做人,首先要尽孝道。” 听着易先生的讲述,词宋内心也有了几分感触,百善孝为先,不外如是。 “宋知许,你的理解是什么?” 易先生叫出了一个学生名字,而那位学生立刻站起身,将桌上的画卷舒展开来。 画中的主角,正跪在母亲面前,双手抱着母亲的双膝,而母亲则是手扶着儿子的头,两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母亲瘦骨嶙峋,儿子则是体态健壮,两人的形象特征被这位同学抓得很好,一个衣衫褴褛,一个则是衣着华丽。 最妙的是,他画出了那种母子之间的神情,母亲虽然有万般苦痛,但依旧舍不得自己的儿子受苦,儿子虽然自己已经快要支撑不住,但依旧舍不得不为母亲遮风挡雨。 这幅画,直接将易先生“孝”字完美的诠释出来,孝之一字,重如泰山。 “很好,你理解的非常到位,这幅画可以说是将‘孝’这个字诠释的淋漓尽致。”易先生点点头,很满意宋知许的画卷。 “李牧歌,你的理解是什么?”易先生又叫了一个名字。 李牧歌并没有画卷,他只是用自己的言语来描述自己的理解。 “予观之,孝即两字——伴。侍臣伴父母,父母陪臣等,犹易先生适所说,臣等生命皆生于父母,继以孝,即尽我一任,一任也。孝为德,亦为责。在家庭中,宜尊念亲,尽为之所助。且教知孝惠,承之以孝。” 一番文言文说的词宋云里雾里,他拆解了好一会,才算是真正明白李牧歌话中的意思。 简单来说,李牧歌就是将孝道同化成责任,尊重和关心父母,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同时,也应该教育下一代要懂得孝顺和感恩,将这份孝道传承下去。 “嗯,说的也很不错。”易先生微微点头,“方仲永,你是擅长作诗,可否写出了与‘孝’有关的诗词?” 方仲永点点头,而后开口吟诵道: “孝道传家远,亲恩重如山。 抚头思往事,垂老泪潸然。 儿行千里远,娘恩永记心。 陪伴身侧尽,孝道不须言。” “很不错。”易先生称赞道,“这首诗将孝道诠释的非常到位,尤其是‘儿行千里远,娘恩永记心’这句,更是道出了孝道的真谛。孝道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感恩之心。” 方仲永的诗得到了易先生的赞赏,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首诗他想了将近一个晚上才完成,如今得到易先生的评价,方仲永的内心自然是欢喜的。 在场的众人都纷纷点头,对方仲永的评价更是上升了一个档次。 “词宋,你也擅长作诗,是否有著作?”易先生转头看向了词宋。 “自然是有的,先生布置的题目,词宋上心了。”说着,词宋便拿起手中的宣纸,朗读起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就在词宋读完这首诗词后,在场的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 词宋的诗词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他们仿佛可以看到一个母亲用颤抖的手,一针一线地为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而儿子在远方,也时刻惦记着母亲,希望早日归来。这种情感,这种温暖,这种母爱的伟大,让人感到无比的震撼和感动。 这首诗仿佛不是一首诗,而是一幅画,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着那份母爱的深沉和伟大。 易先生也被这首诗深深地打动,他愣了好一会儿,才缓缓地点头赞叹道:“好,好诗,词宋的这首诗真是让我惊叹不已。这首诗的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表达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也表达了孩子的感恩和思念。这首诗将‘孝’这个字诠释得非常到位。” 听到易先生的夸赞,词宋的脸上露出了淡淡的微笑,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诗词得到了易先生的赞赏而沾沾自喜,反而更加沉稳和内敛。 在场的同学们也都被词宋的诗词所震撼,虽然在场的大多数人都是锦衣玉食,但是当他们听到词宋的诗词时,才真正地感受到了那种贫苦的环境和伟大的母爱。 方仲永也被词宋的诗词所震撼,那种深深的母爱和牵挂,在场的同学们也都被这诗词所打动。他们仿佛看到了一个生动的画面,感受到了那种深深的情感和爱意,他们不约而同地都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心中也多了一份对母亲的思念和牵挂。 易先生也感受到了在场同学们的情感,他深深地看了词宋一眼,对词宋多了一份赞赏和认同。他教书育人多年,什么样的人才都见过。 但对于词宋所展示出的天赋,他只在一个人的身上见过。 “词宋,可否将你的诗词挂在学堂之中,让大家都能够看到你的才华?”易先生对词宋说道。 “当然可以,这是我的荣幸。”词宋笑道。 “不愧是以诗入墨入墨的天才,大家若是有想要接触诗词方面内容的,可以与词宋一同交流学习。尤其是你,方仲永,如今的你,只差半步便可以写出自己的‘入墨诗’,你可以向词宋请教。” 易先生的话语很平淡,但如同往平静的湖面上丢出了一枚巨大的石头,彻底激起了滔天巨浪。 词宋竟然是“以诗入墨”的天才?他不是“关系户”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