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船的建议(1 / 1)
显然,蔡晓晴很不满意前方所准备的船速度和数量。 闻言,制片主任张珖前的眉头皱得可以夹住纸片,指着面前沙盘上粗陋的船模子说道:“到现在这個时间,量还是提不上来的话,从务实层面讲,只能一边创造条件,一边优化我们现在的排布方式了。目前我们是按照鱼鳞式去排布的,这种密集排布,火一起来,很容易就一下子全过火了。小许是按照我们吴营水寨前现场船的大小和岸线比例做出来的木片儿,如果现在是疏密相间一点,稍微错开一下的话,能不能再砍掉一些量?” 说着,他够着胳膊,动手把插在沙盘上的梯形板拔掉一些。 身为制片主任,张珖前的职责之一就是成本核算,想着这些船本来就是要烧掉的,火一点,烧的可全是钱,思维下意识的就想做减法。 但蔡晓晴身为导演,追求的自然是大场景和大气势,从她拍摄造景所需的导演角度看,自然多多益善,让她继续做减法,定然是不乐意的。 果然,听着张珖前的话,蔡晓晴就道:“密不起来的,我记得我们一开始估摸出来的数量要60到80条船,后来,每次问一下太湖那边准备的进度,就要削掉一点,几番问下来,变成了现在的40到50条,还减?” 然后看着沙盘上重新排列的船模,指着其中空出来的地方:“这样的话,到时候烧起来时,我们用直升机航拍,俯拍之下,岂不一下子就黑一片儿红一片儿?这画面就不好看了!” 张珖前想了想道:“我想着这个风一起,直升机螺旋桨还卷着风,火势到处一晃,航拍时本来就有高度,拍出来的东西小,拍不到细节,应该不会有大碍。” 副导演赵丕玉思索着,说道:“火烧赤壁,火戏是关键,我是想,船太少的话,到时候火起来的话,能不能支撑到我们拍摄结束?咱们准备用于拍摄的直升机是什么性能?” 张珖前报数道:“开得最慢的话,火势之下,安全时速是300公里,也就是每秒83米的样子。” 赵丕玉就道:“我担心的就是,这个速度下,它呼啦飞两圈,火助风势,下面到时候再一浇上汽油,一下子都烧没了。” 显然,赵副导也是倾向于量不能再减了。 几位说话大声的交流着意见。 只是做增量的话,在船难买,剧组人力又在打造关键大船和燃烧用石膏人的情况下,现造速度根本跟不上。 都是实诚人啊,在没有特效助力的情况下,哪怕是缩小比例的物件儿,都讲究个求真务实......许旭听着讨论声,心里感慨着,在做增量思维卡住时,当下提议道:“要是做假船呢?水上打两个木桩子下去,钉上木板只做个船样子出来就好。比如,你要正面这样拍,我们就只是做个船头出来,这样省工省力。” 场面顿时一静。 许旭说出的假船并不难理解。 只是,这种偷工减料的假船? 在此之前,大家下意识想的都是如何弄船。 就连采买过来一些破船,都自觉羞愧。 结果,此刻,这个底线,被许旭一拽再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