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欺君罔上?(1 / 1)
第88章欺君罔上? 洪武四年。 开春后。 扬州这边,百姓们早早得到通知。 去年大丰收的稻子,无法作为稻种繁育。 也有一些不信邪的,想着偷偷催发,可无一不是以失败告终。 府衙这边给的通知是,插苗之事可以暂缓,当然这一次并没有像去年一样强制要求。 而经过去年杂交水稻事件后,整个扬州百姓对杨宪已经是无限信任。 当时那些被杨宪亲自拔掉稻苗的人,如今对杨宪更是感激涕零。 当然他们以为,杨宪是会和去年一样,给他们新的一批杂交水稻的稻种。 经历过高产量丰收后,百姓们自然不愿意再回去以前的日子。 京城。 奉天殿。 朱元璋高居龙庭之上。 “天辅有德!” “海宇咸宁!” “圣躬万福!” 群臣三呼。 朱元璋微微抬手。 “诸卿平身!” “谢陛下!” 简单礼毕后,潘隆云随大流起身,下意识抬头,就迎上朱元璋带笑的目光。 要知道朱元璋上朝向来以严肃著称,几乎很少像今天这样,面带笑容。 难道陛下已经知道了我调查一事? 也对,陛下神通广大,知道了并不奇怪。 一念至此,对于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潘隆云就越发期待了。 按照流程。 朱元璋先是召见了即将离京的大臣,然后询问了边防战事。 常规程序完了之后。 “陛下,臣有本参奏!”潘隆云振了振身上官袍,出列,躬身道。 “讲。” 因为马上就要宣布新的官员考核政策,朱元璋此时心情很高兴,连带着面部表情也是如此。 而这一切落在潘隆云眼中就变了味了。 潘隆云还以为这是咱老朱对他的期许呢。 “臣参扬州知府神候杨大人,欺君罔上!” 朱元璋脸上笑容凝滞。 欺君罔上,这是杀人的罪。 大殿上,立马变得安静下来。 只剩下“欺君罔上”这几个字,余音回响。 所有目光都集中在了潘隆云身上。 这一刻,潘隆云觉得自己大半年的辛苦调查,一切都值了。 他昂首挺胸,激昂大义道:“据微臣调查,去年扬州大丰收,一切都是假的!” 潘隆云这番话,就像是一颗投入平静湖水的巨石。 群臣哗然! 要知道去年朱元璋可是因为这事,对杨宪赞不绝口,在这奉天殿上一连说了六个好字! 并且之后,还在秋祭大典上,亲手奉上了来自扬州的稻穗,带领群臣喝了用扬州稻米做的稻香粥。 如果这一切都是假的 后果不堪设想! 这是在打朱皇帝的脸啊!! 要知道此刻,奉天殿后头,就挂着一根将近两米长的稻穗标本!!! 几乎是下意识的,有那么几个大臣悄悄往上头瞄了一眼,又迅速将头深深埋下。 朱元璋只是看着,听着,面无表情,帝王之术难估量。 “微臣调查过,扬州粮仓内根本就没有这么多存粮。陛下可以派人前去查验,很快便知真假。”潘隆云大声道。 确实如潘隆云所讲,这一点很容易验证。 扬州距离应天,不过200多里路,一个来回也用不了多少时间。 所有人都等着看,朱元璋会有什么反应。 这时,太子朱标站出来了。 “如果潘御史是因为这件事而怀疑杨神候,那么我可以给你解答。去年北方边地粮饷告急,而京城几大粮仓,以及各地均没有足够存粮足以应对。” 朱标转身,看着满朝文武,大声道。 “而这个时候,正是杨神候站了出来,他和我讲可以将扬州府大半存粮运往边地。正是因为有扬州这一批粮米,这才解了边关危机。” “太子殿下,说的没错。如果扬州大丰收是假的,那么这些运往边关的粮食是哪里来的,总不可能是靠你潘大人的一张嘴给变出来的吧。”魏国公徐达这时候站出来开口道。 这一件事,涉及紧急军情。 又是太子朱标,亲自策划的,因此即便是中书省的几位,也不知道此事具体细节。 众大臣一听,这才恍然,原来杨宪早在这么早的时候,便已经立下如此大的军功。 事情到了这一步,便已经是水落石出。 事涉机密,潘隆云不知道很正常,他也只是在恪守他作为御史的一个职责所在,因此谁也怪不到他头上来。 “怎么,潘御史,还有话讲?”朱元璋见潘隆云还站在外头,不由提高了几分语气,有些不耐烦道。 潘隆云一张脸涨红,就在他鼓足勇气,想要开口时。 “陛下,臣胡惟庸有本参奏!” 潘隆云憋着喉咙的话,直接被胡惟庸给硬生生打断,只能吞了回去。 他转头看了一眼胡惟庸,眼里闪过一丝不解,可胡惟庸根本没有理会。 最后只能向朱元璋告罪一声,退回队列之中。 等到大臣们参奏完毕后。 朱元璋笑着向满朝文武百官,公布了几项大明新政。 看着底下,一个个脸上露出震惊神色的官员们,朱元璋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之前被潘隆云搅和的那一丝不痛快,此时也已经如轻烟般消散。 这一日,沉寂已久的大明官场正式注入一股活力的新风。 散朝后。 潘隆云特意在宫外一个僻静的地方,等着胡惟庸。 焦急等待许久的潘隆云一见着远远走过来的胡惟庸,立马走了上去,开口道:“胡大人,刚才在朝堂上你为什么要阻止我说出那件事,之前你可不是这么讲的。” 胡惟庸并没有急着回答,而是先四处张望了一下,确定四下无人时。 这才缓缓开口道:“潘大人,当时我那么做完全是为了你好!” “为了我好?”潘隆云愣住了。 这句话,他好像听过无数遍了,自己和李善长、胡惟庸见面,他们好像每一次都这么说。 “你参奏杨大人一事,即便没成,陛下也怪不了你,因为你只是在履行你的职责而已。陛下不仅不会怪你,而且还会在心中暗暗赞赏你,赞你是一个敢于进言的御史。”胡惟庸开口道。 潘隆云心里一想,还真是这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