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猫
会员书架
首页 > 恐怖小说 > 霸王! > 第71章 开创诸夏自古未有之法

第71章 开创诸夏自古未有之法(1 / 1)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好书推荐: 转职成为女大枪的我姓斯塔克?  巨星从港娱97开始  艾尔登:灾厄之环  同志,你的成分太复杂了  零零后老板:一周最多迟到七天!  科技强国:国宝竟是我自己  刚毕业,高冷校花带娃找上门?  完美世界:以群聊方式打开  快穿:病娇反派哥哥好危险  反派是阴郁大佬,但女儿奴 

第71章开创诸夏自古未有之法 顾雍。 这个名字就代表了汉末三国文臣最杰出的水平。 这可是从汉末一直经历到三国,并且担任近二十年宰相的名臣,已经是在三国当中仅次于诸葛孔明的千古名相了。 由这位千古名相担任区区吴县一地的县令,可谓是以万里之才而治百里之地,完全是游刃有余。 对这位贤臣,孙策可没有像其他诸侯一样傲物怠士,而是十分器重,请其列席座谈。 双方入座后,孙策十分爽直,开门见山的说道:“顾县君,我打算在吴县境内设置官营纺织作坊,安置从北方逃亡江南的百姓。纺织作坊要经营,原料是重中之重,我想知道,吴县在册田籍可统计清楚?有多少桑麻葛苎之田?” 顾雍亦十分干练,回道:“将军,吴县共有南昌、葛阳、小沅、广陵、池阳、马祖、东陵、梁馀、贺塘、夹塘十乡,我已彻查了其中六乡。还剩下的东陵、梁馀、贺塘、夹塘四乡,啬夫等长吏也已经上报了田亩数量,只是县衙廷掾还未复核完成明细。” 吴县十乡这个规模虽然是个大县,但还是显得开发进度严重不足。只到了东吴时期,吴县就已经从十乡增长到了十三乡。 乡和亭其实管辖面积差不多,区别是乡是行政单位,亭是治安单位。如果一定要类比的话,乡类似后世的承宣布政使司,而亭则是提刑按察使司。 所以乡设三老、啬夫和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掌诉讼和税收,游徼掌巡查盗贼。 而亭则设亭长和亭卒,掌治安警卫,捉拿亡人,兼管停留旅客。 这两个单位职权其实高度重合,一般治安良好的地方,就是乡的权柄重一些。治安较差的地方,就是亭的权柄更重。 吴县相对于石城县,无疑是更加平宁,远离战乱。 孙策对顾雍的回答颇为惊喜,果然不愧为千古之名相,仅一句话,就让自己对整个吴县的政治形势以及户籍、田籍情况有了清晰的认知。 讲道理,孙策之前对如何掌管整个吴县是一筹莫展,如此陌生的新纳之地,如此多的豪强纷争,想要理清形势,简直是一团乱麻,颇有种老虎吞天,无从下口的感觉。 但随着顾雍将整个吴县拆分成十个乡,每个乡由三老、啬夫和游徼带人去清点户籍、田籍,然后由县衙文吏记录汇总,由督乡事的廷掾去检验复核。最后还有县令去审查账目。 这还没有结束,县令将上计的材料交到郡里,郡里还有田曹掾专门检查田籍,田曹是一个曹司,里面有大量官吏可能会实地督察各县田亩统计情况。 按这套流程走一遍,一位豪强想要隐匿田亩,要打通的关系实在是太多了。 孙策对这个程序仍不满意,说道:“田亩统计关乎税收大计,你可以效仿郡中,在县衙功曹之外,再设田曹,专司田亩交易、统计等事宜管理。” 说到这里,孙策都忍不住笑了。 孙策的这次改革,可以说是把整个汉室的治国理念来了一次翻天覆地的改变。 可是整个江东,上至郡府公族,下至豪强百姓,都欢天喜地,以为孙策是在推行黄老之治,进行无为而治。 尤其是还允许民间私铸货币之后,更加深了豪强们的这份印象。 整个吴县境内的豪强欢喜的无以复加,纷纷盛赞孙策宽仁之名。无不是鼎力支持孙策统治江东。现在就算是谁要反对驱逐孙策,他们也会跟反对者拼命。不用孙策出兵,英雄豪杰们自己就率部曲去将反抗者脑袋砍下来,送到军中了。 但事实上,孙策十分清楚,自己推行的绝非是黄老之治。恰恰相反,他推行的其实是极其规范严格的官府税收管理制度。 不立田制,并不是对土地归属不闻不问。他只是允许土地自由流通。这是经济发展会必然选择的道路。不是孙策这个穿越者真正带来的改变。 孙策真正严格干预的其实是严密的税收体系,与无为而治恰恰相反,他要从上而下建立起一个严格监督、管控土地交易、归属的官僚机构,从而进一步建立精密、完善的税收机构。 没错,这个税收制度是中原历代封建王朝当中都没有的。扎根于江东官府对土地的严密掌控和了解。 这种税收主体明显区分于宋明元清历朝历代,是更贴合当下经济水平的新制度,完全由孙策所设计。 既汲取了现代化的税收理论和制度,又结合了汉末以农业为主的发展水平。属于绝对独一无二的产物。 孙策从来不觉得照搬后世的制度就能完美适配当下的形势。 比如宋朝也是不立田制,如果把宋朝的制度直接搬过来,那孙策恐怕要被豪强们直接掀翻了。 宋朝是出了名的税重,从唐末以后,五代十国历朝历代的苛捐杂税,他全数保留了下来。然后又非常倚重工商,工商税在最高峰时期,占了国家税赋七成。 这要是套用到吴县,刚烈桀骜的豪强们会直接举兵叛乱,联合起来将孙策赶出江东。至不济也是直接断绝交易,各自在坞堡里封闭生产,武装抗拒征税。 对于孙策的这个规划方略,顾雍大概能够看清,他缓缓点头,说道:“小吏年俸不过百石,按汉室之法,阙名十五税一,实则十税五六。养一名田曹小吏,只要他能多清点出豪强隐匿的二十亩良田即可。而只要有一名小吏廉洁奉公,彻查出一户豪强隐匿,所获良田便不下数百亩甚至上千亩。足够支付整个田曹有司。” 当然这么算是比较粗略的,不论是亩产还是税收都是取得最大值。 但有一点顾雍说得绝不需要质疑,只要有一位小吏查出了豪强隐匿的田籍,良田千亩是能够养至少十户家庭的。 而且这十户,都是那种家有百亩良田的小地主,属于富庶的豪强、府兵之家。六郡良家子,三河骑士也不过是这种水准而已。 有这些财富,养一个田曹几十名小吏,绝不在话下。 孙策还是坚信一个观念,那就是财富是创造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 崇祯皇帝要是能有这个观点,多设一个针对东南富商的专业税收机构,少裁一个西北邮驿体系。大明也不至于崩的那么快。 只要能对东南富庶之家多征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的赋税,就能多养难以计数的官僚和军队。 孙策治所就在东南,所以势必能对东南进行更强力的掌控,自然要针对豪强建立起完善的征税体系。 土地是这方面的重中之重。 顾雍对这方面介绍道:“如今上报的土地总数是四十一万六千三百亩,等核验完全县,清查隐匿之后,大概会有半成至一成的差距,不会相差太大。” 吴县是个大县,人口接近两万户,算上将士极其家眷更是超过了三万户。 但这个土地开发程度就极其不足了,哪怕按现在的户数算,也就是一户二十亩左右。 一户二十亩,简直是赤贫。平均每个人才三四亩地。 土地要轮休,还要耕种其他作物,更重要的是还要交各种苛捐杂税。一个人能够留下一两亩地的粮食就算是丰田了。 一两亩地的粮食用度一年,就别想添置衣物之类的了。能饱腹就不错了。 在北方一亩地三石粮食,总共才八十斤。所以饿殍遍野是常态。 只有吴县土地丰稔,亩产接近十石,百姓才能有一年两百斤左右的粮食储量。 但这还是平均! 孙策跟马云平均还有五百亿零五百的身价呢。 而顾雍也谈及了这个问题:“土地并非皆在百姓手中,大概分为三份,其中四成在豪强手中,三成在官府手中,还有约两成在百姓手中。” “随着将军稳定吴县局势,恢复生产,客家与百姓争地,豪强与官府争地,豪强与客家纷争每日情况愈烈,如烈火烹油。” 孙策眉头一拧:“怎么回事?说一下详情。”怎么会随着他稳定了吴县,反而局势愈演愈烈了呢? 顾雍乃详细的解释道:“这主要是因为官田之故。” “将军趋兵东征之初,百姓闻孙郎至,皆失魂魄;将军于曲阿大败刘牧之际,更是长吏委城郭,窜伏山草。直至将军麾下开拔至吴县,军士奉令,不敢虏略,鸡犬菜茹,一无所犯,民乃大悦。” “在百姓悦服之前,有大量豪强、乡党、男女携家带口,逃亡南下。” “其弃置田宅,郡府、县衙自然不能将之荒置,乃收为官田,租给贫穷百姓及流亡客家。” 官田来源,这个很简单。 倒是客家这个名字让孙策颇为关注。 客家这个称呼原来在如今就有了吗? 他倒是知道大宋将有田产的户籍称为主户,没有田产的称为客户。并且对客户免征不少赋税。 没想到在江东也要面临客户和主家之争。 孙策问道:“这些流亡来的百姓主要是来自何方?为何会有如此激烈的斗争。” 顾雍立即说道:“大概分为两类,其一便是江淮豪杰。袁术不立德政,以抄掠为资。他麾下军队不仅仅劫掠百姓,更着重抄掠豪强庄园。江淮百姓或纷纷上山,结寨自保。或纷纷南渡,进入江东。这些人皆挈党连群,以宗族为部落,一旦安置下来,即便官府、族长亦无法让他们全族离去。” “吴县此前南逃的豪强听闻吴县安稳,返乡后便与其激烈争夺土地,又常常闹至官府,纷争最为激烈。” 原来如此,孙策点了点头。 关于这一点,孙策前世也有所耳闻。 孙策势力进入江东,其实也算是江淮系征服了江东系。 包括孙策、周瑜、蒋钦、鲁肃等人其实都算是江淮系的豪杰。 江东对外开拓不足,积怨下自然就有江东系和江淮系的纷争。毕竟这个时代乡党和宗族本能的就会抱团,在政治上肯定会自发的分成各种派别。 当然,这对孙权是个问题,对孙策而言却只是小事一桩。 只要能对外扩张,而不是龟缩在一处内斗,这种小矛盾很快会随着扩张带来的利益而抹平。 倒是对江淮百姓南下,孙策颇有感触。 袁术这种人啊,他的治下百姓纷纷逃亡孙策这里。他却还不知,依旧眼高于顶,颐指气使。 就这样还敢称帝。孙策怎么敢支持他? “而另一个群体则是徐州人,由于曹操大肆屠杀徐州,徐方之乱,大量百姓南下。他们倒是与江淮百姓不同,其一是更分散,其二则是他们皆携家财南下。江东豪强之家,尤其喜欢与其接触买卖。” 从徐州南下的这些人,显然就是以张昭、张纮、诸葛瑾为首的那那部分。 这么看,张纮提出重工商,倒是有他切身的背景。 而说完这些,顾雍郑重的说道:“将军,仅此便可知,大量北方百姓流落江南,人口远超吴县曾经巅峰之时。仅是农业垦殖,提供粮食尚显紧迫。要改稻种桑,更会加剧粮食紧张。” “如今在统计之中的桑田只有八千亩,麻田五万亩,葛和苎共计约两万亩。” 顾雍说的这个问题,也让孙策神情关注。 的确是个非常值得思考的事情。 吴县境内,皆是膏腴之地。更是鱼米之乡! 地处太湖平原上,大量的良田都能亩产十石。这四十万亩良田要是都种粮食,哪怕按汉室十五税一的水平,一岁也能给孙策提供二十万石粮食。 二十万石粮啊。 这已经足够孙策大军近一年的征战了。 这的确是个很诱人的结果,但孙策还是不认同顾雍所说的最后结果。 顾雍的确是千古名相了,在处理政务方面,他绝对是首屈一指。 但关于治国理念这方面,孙策跟他有非常大的差异。 “顾县君,我以为流民、客户到来,绝非是一件引起纷争的坏事。正相反,这是吴县进一步开发的最大契机!” “偌大吴县,焉能只有四十万亩之田?我以为只要官府布政适宜,不仅仅四十万亩,六十万亩,整个吴县遍地膏腴亦数年可期!甚至于每处丘陵,每个角落上都被种上树植!” 最后孙策豪情壮志的说道:“我相信,吴县可能会有参差十万人家!”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书单推荐: 柯南:身为天师,强一点很柯学吧 崩坏:人生模拟,这个世界不正常 末日生存:我有哆啦A梦秘密道具 末世纹身觉醒:十亿纹身你怕不怕 适者生存:适应一切后成为最强! 漫漫星空之太极学院 柯学:从零开始的养老生活 龙族:我拥有超S级血统 神奇宝贝之我就是我 魂穿原神:我能获得角色技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