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32未来之路在何方(1 / 1)
第84章32未来之路在何方 因为不能确定叶企孙坐哪一班火车来到剑桥,陈慕武只能根据报纸上刊登的“乔治华盛顿号”轮船抵达朴次茅斯港的信息,估算出一个大概的日期来。 在这几天的时间里,他没再去康河里游泳,而是一边写着新的论文,一边静候着叶企孙的到来。 这天下午,陈慕武在卡文迪许实验室里,终于等来了到访的客人。 叶先生仪表堂堂,举止优雅,看上去并没有在美国沾染上一些嬉皮放荡的坏习惯。 他是仩海人,和陈慕武同属吴语区,所以两人交流起来没有遇到什么麻烦。 刚一见面,自然少不了中囯人特有的互相恭维环节。 “陈先生,久仰大名,我在美国的时候,就从欧洲物理期刊上读到了你的几篇论文。没想到见面之后却发现,你竟然是如此的年轻。” “叶博士,不必客气,您叫我汉臣就好。”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汉臣,我看你前两篇论文的通讯地址,好像是来自两路铁路管理局?伱是从国内哪所学校毕业的,又是怎么来到的剑桥大学?” 也不怪叶企孙开门见山,因为这确实是陈慕武身上最神秘也是最让人好奇的一点。 一个铁路工程师,是怎么能在国际顶级物理学刊物上发表论文的?又是怎么进入到世界最顶级的大学学府的? 陈慕武就只能半真半假地给叶企孙简单讲了讲,自己从大学到工作,到和爱因斯坦见面,再到出国留学这期间,发生的一段段经历。 听到他说在交通大学,完全是因为感兴趣才自学了相对论的相关知识,叶企孙很有感触。 他深知国内物理教育的薄弱,虽然很多大学的教授都是从国外知名大学取得了博士、硕士学位,但终归还是人手不足。 而且实验环境简陋,实验设备极其匮乏,他也是到了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后才发现,国内物理学的研究环境,和美国比起来真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 就连眼前的卡文迪许实验室,虽然名气很大,但也入不了亲身感受过财大气粗的美国大学实验室的叶企孙的法眼。 为了改变国内的物理现状,学有所成的叶企孙,在他之后的人生规划中根本就没有留在美国继续搞科学研究这条路,而是想回到国内去投身到教育事业当中。 在从哈佛大学毕业之前,叶企孙就已经在国内的国立东南大学谋得了一份副教授的职位,他只需要在明年的秋季学期开学之前办好手续,即可入职。 可是,叶企孙也只不过是一个刚刚走出象牙塔,半只脚迈进社会的新人,他根本没就没有任何在大学任教的经验,所以才会来到大学教育传承历史悠久的欧洲来考察学习。 如今物理学界炙手可热的新星,可能是目前国内物理学得最好的陈慕武,自然也没能逃掉叶企孙的提问:“汉臣,你觉得我们国内的物理学教育,和国外相比,差了哪些?如果让你来改进的话,你会率先选择从哪一方面入手?” 听到这个问题,陈慕武有些哭笑不得。 就算他不是一个穿越人士,而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本地人。 但他本科是在工科院校学的土木工程,只上了两个学期最简单的物理学入门。 而研究生虽然来到了剑桥大学,但他的课程却还要等到十月份才开始,到目前为止他还没在剑桥里上过一节专业课。 这样一个人,怎么能对比得出国内外物理学教育的优劣嘛! 当然,陈慕武也知道,叶企孙只不过是对前途有些迷茫,对即将从事的教育事业有些不自信,所以才病急乱投医,向自己问出来了这个问题。 但陈慕武更知道,叶企孙未来会在物理教育工作上取得多么伟大的成绩: 他不但凭一己之力建立起了清华大学的理科院系,还培养出了许多后世知名的大科学家。 “两弹一星”元勋中有半数都出自他的门下,两院院士中有七十九个都是他的学生。 就连初中毕业的大数学家华罗庚,都是在叶企孙的安排下,才能破格进入到清华大学学习。 对这种教育学大家,如果自己不负责任地瞎提供意见,很可能会起到反作用。 所以在这个时候,陈慕武觉得只需要给叶企孙鼓励和信心,让他顺其自然地走到原本的轨迹上去就好了: “叶博士,我明白,您是对回国任教有些担忧,但我觉得您没必要过于悲观,对我们国家未来的物理事业感到不自信。美国顶级学府哈佛大学,每年毕业的博士生充其量也不过百十来个,而物理专业的博士毕业生更是少之又少。 “叶博士您作为这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的凤毛麟角中的一员,都能委身回国从事教育工作,我们国家的物理学教育,哪里还会有办不好的道理?” …… 接连迎来送走了颜任光和叶启孙两位伟大的物理教育家,陈慕武的大脑中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让他思考,那就是等自己有一天功成名就之后,他该何去何从? 是像颜任光、叶企孙那样回国任教,还是留在国外,一边安安稳稳地享受着轻松的生活,一边继续给自己刷上更高的声望? 国内虽然战火连天,永无宁日,但等第二次世界大战打起来之后,英国也被小胡子的空军给炸得不行。 网络上有许多营销号都在说,英国和德国之间有着骑士般的君子协定,英国不轰炸哥廷根和海德堡,德国就不轰炸牛津和剑桥。 这一点上,欧洲人还真有点儿绅士精神,比不要脸的小鬼子要强的太多。 “一·二八”抗战的时候,本的飞机在仩海的首要目标之一,就是各种教育机构。 商务印书馆的东方图书馆,是当时亚洲第一大图书馆,在鬼子的飞机轰炸中被夷为了平地,馆中辛苦收集了多年的藏书,全都被烧了个干干净净。 除了商务印书馆,小鬼子们还轰炸了位于仩海华界的各所大学,同济、复旦、暨南大学全都没能躲过炮火。 教会学校沪江大学,更是直接被鬼子占领,成为了临时起降飞机的机场。 1930年建成的仩海法学院,校园在使用了还不到两年之后,就被鬼子们放火夷为了平地。 这帮猪狗不如的东西,可真他妈的该死! 还有不少营销号提供了另外一个观点,他们说因为小胡子喜欢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的建筑,打算打下英国之后,把圣约翰当做他的根据地,所以才没派飞机轰炸剑桥。 但万一营销号说的是假的呢? 退一万步讲,即使营销号说的是真的,但又万一因为自己穿越带来的蝴蝶效应,让这历史上没发生的一切都发生了呢? 陈慕武那时候再傻乎乎地留在剑桥,就完全是在赌命了。 只要有一枚炸弹在自己的头顶爆炸,那么这次穿越之旅就立刻游戏结束了。 难怪大批欧洲的科学家们因为二战的缘故躲到了美国,飞机天天在自己脑袋顶上嗡嗡地飞,不管是谁都要被搞得心慌意乱。 其实在陈慕武的心中,对中囯未来的物理教育,也有着自己的规划和想法。 他也想像玻尔那样,盖一座理论物理研究所的大楼,凭借自己闯出来的声望广收门徒,也搞出一个以中囯人为主的陈学派来,和哥本哈根还有哥廷根分庭抗礼。 但这座大楼应该盖在哪里? 国内条件最好的几个城市,抗日战争中无一例外都被鬼子或轰炸或占领,就连远在昆眀的西南联大,都没能幸免于难,也遭受了数不过来次数的飞机轰炸。 而条件不好的那些城市,应该也没有足够的财力,能负担得起这样一座大型机构的运转费用。 其实陈慕武心目中的理想地点,还是在国外,就像曾经的那些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们,在法国入学的中法大学那样。 在国外建立一个大学,为国内优秀的学生们提供路费和学杂费,让他们在国外较为安全的地方学习知识,积累经验,保存有生力量,等国内局面彻底安定下来之后,再伺机回国,投入到生产建设之中。 但按照陈慕武的设想,这座大楼是断然不能建在美国的,想当初钱学森他们是经受了多少的困苦磨难,才能从美国回到自己的祖国? 可是不去美国,又该去哪里? 法国早早地就举了白旗,英国成为了德国飞机的轰炸区,连哥本哈根都没能幸免于难,玻尔也只能在当地反抗组织和查德威克的帮助下,偷偷溜到了英国避难。 陈慕武越想越觉得难过,生逢乱世,何处才能是我的家! 颜、叶两人虽然走了,陈慕武却给自己找到了一个麻烦的问题。 不过在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他也不是一无所获。 陈慕武倒是想明白了一点,那就是想要实现他这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最基础的条件是要搞钱,搞到足够多的钱。 只有在有了钱之后,他才能买地,才能盖楼,才能给教授开工资,才能招到学生并负责他们的衣食住行。 钱很好搞,陈慕武的脑子中有一堆还没被人发明的,未来将会大卖的专利,除了别的前辈搞过的尼龙丝袜之外,他还可以搞改良过后的打火机,搞圆珠笔,搞荧光灯…… 这个年代对他来说,遍地是黄金。 但陈慕武作为一个黄种人,想要在白人的地盘上搞钱,也不是仅凭借着一纸专利证书就能万事大吉。 他还是需要让出一部分的利益,找几个有名望有地位有能力有手腕的白种人,来做他的白手套。 而自己则躲到幕后,当一个闷声发大财的老板。 但如何才能找到合适靠谱的白手套? 陈慕武能想到的最简单的办法,依然是要先提高自己的名声。 如果爱因斯坦此时说他要开公司赚钱,那么肯定有无数资本都想涌入进去,分一杯羹。 但如果他陈慕武站出来说自己有个赚钱的办法,估计人们就要怀疑,这个中囯人又包藏了什么祸心——即使他现在已经是一个在报纸上小有名气的人,提出过“时间旅行”“光是粒子”等一系列惊世骇俗的观点。 可是现在这点儿名气,对陈慕武来说还远远不够。 他想要出名,就必须再搞出些什么更惊世骇俗的东西来。 丑媳妇早晚见公婆。 在最初大纲里,主角会在27年初回国一趟,之前很多剧情也是为这次回国而服务的。 因为晕船,所以选择坐火车北上去欧洲。 然后就遭遇了临城大劫案。 之后有“津浦路豪客劫豪侠,抱犊崮汉卿救汉臣”。 在这里结识了汉卿,汉卿爱读武侠小说,汉臣能写武侠小说,两人自然十分投缘,甚至考虑拜把子。 但是这个想法,被我的编辑很严肃地拒绝了。 他一方面说我题目叫大科学家,写这么多旁支剧情是不是跑题。 关于这一点,我已经被骂的足够多了。 没办法,只能大改大纲。 大家也可以百度一下益世报和法国记者这两个关键词,这个记者现在已被改为了虚构人物。 真不是不想学成之后回国,只是一回国,本书就一定会被404。 在本章中提到国外办学的这种做法,已经是我目前能想到的最好办法了。 28年2月,记者曾和某人谈话,让他去日本研究学术积累声望,将来以公开的无党派身份做文化圈的领袖。 所以我也只能把主角改成这样一个身份。 请大家多多体谅,轻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