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1 / 2)
孙兰香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了。自从1982年她考入北方工业大学后,她就在这所学校里孜孜不倦地研究着天体物理的相关内容。这个孩子从小头脑就比其他人转的要快,对一些自然现象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于她来说,只有学习能使自己过得踏实。当年,兰香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被这所大学录取,的确给家里人的脸上添了不少光,就包括她本人也十分的自豪。上了大学以后,兰香感到自己的发展空间更大了,她接触了许许多多奇怪的理论,包括爱因斯坦相对论、海堡森不确定理论、量子空间学说等等。她被这些不可思议的东西折服。原子,分子,中子,电子等等一些微观粒子在她脑海中不断盘旋着。那种奇特的空间自旋轨道使她对我们所处的这个空间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科学往往就是这么的神奇,它改变了人们对这个世界感性上的认知,而从根本上去理性的揭示自然发展的一切规律。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陶醉于科学事业而无法自拔。而孙兰香便是他们中的其中一员。她甚至幻想着有朝一日也能成为那些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名伟大的科学家。也许将来,她也会提出自己的一些新理论来,为科学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
建国以来党和国家一直把国防及科学摆在发展的第一位。1964年中国第一枚原子弹在新疆尼布泊成功试爆,祖国的上空第一次燃起了让人激动的蘑菇云。后来,氢弹,导弹,相继问世,天上还冉冉升起了东方红卫星……十年内乱,也唯独只有科学领域没有被造反派践踏。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科教兴国的国策确立以后,华夏科学更是飞速的发展了起来。一批又一批的高校学子走上了科学建设的道路上去。如今的中国已经大不一样了。
孙兰香正处于这样一个时代,作为一名对科学有着极大兴趣的热爱者,她怎么甘心就此结束自己的求学生涯呢?兰香开始为自己的将来担忧了起来。毕业以后,自己到底何去何从呢?是继续读下去呢?还是回到家乡等侯国家给她分配工作呢?兰香当然更倾向于前者。这不是说她不愿意回到农村,只不过,对于她来说,学业更为重要而已。
可是,想要攻读研究生真的容易吗?她倒不是担心自己考不上,对于这么聪明的兰香,考个研还不是十拿九稳的事,真正让她烦心的还是那巨额的学费和生活费。虽说现在家里的光景也渐渐的好起来了,大哥的砖厂风生水起,走在了村里的最前面,而二哥也在煤矿上通过劳动挣下不少钱,也有了不少的积蓄。但她真的不想让家里的人在自己身上花钱了。从小到大,她们一大家子全部靠大哥维持生计,自己不仅没有帮上什么忙,反而还成了家里的负担。如今,她已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大姑娘了,怎么能再花家里钱呢?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没有经济支持,兰香根本没有读研的机会,自己的梦想也会破灭。这让她十分的痛苦,兰香陷入了两难的处境。
就在这时,她的宿友从门外走了进来,吴仲平让她把兰香叫出来。此刻仲平的到来顿时让她的心情稍微平静了些。于是她稍加打扮,便走了下去。
外面不知什么时候已经下起了细蒙蒙的小雨。吴仲平撑着伞在雨天一直侯着兰香。
“下这么大的雨,你咋来了?”
“哦,没啥,就是我爸妈让我叫你去家里吃个饭。”
兰香本想推脱不去的,但毕竟是仲平叫她的,不去又不好意思。她便跟着仲平向他家走去。雨天中,两个年轻人漫步在街上。湿润的空气里夹杂着一种浓浓的温暖来。是啊,再过不久,他们就要告别这里,重新要踏上各自生活的新旅途。就说孙兰香吧,她和吴仲平从大二那年就已经相好了,彼此已经建立了精神沟通的桥梁。毕业以后,他们到底还能不能相见呢?未来他们又会是什么情况呢?这些我们不得而知。也许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兰香,你毕业后打算干啥?”仲平问。
兰香犹豫了片刻,说:“我也不知道,也许会重新回到原西,回到双水村吧。”
吴仲平吃惊地望着她,他不相信兰香居然说出这样的话。他认识的兰香可不是这样认命的人。
“你没跟我开玩笑吧?你回去能做些啥?就等着国家分配工作?还是在少安哥的砖厂里干活?”他的情绪略带一丝不满。
“仲平,你知道,我们家几辈子都是农民。从小我就靠着大哥,才能念上学,我已经花家里够多的钱了,如果要继续读研,那大哥又要为我操心。说实话,我真的不想在成为家里的负担了。”
“负担?难道你就这样为了替家里减轻负担放弃自己的理想?甘心回到那个小村庄?”
她没有在吭声,眼睛里一直闪着泪水,混杂着沉蒙的雨珠。是啊,她怎能就此甘心呢?从小长到大,自己几乎每天都在与书本打交道。如今,刚念出了些成绩,如果现在回去,安心等待国家给她分配的工作,那自己恐怕一辈子也实现不了自己的抱负与理想。她只是不停地叹着气,下一步该怎么办,她也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