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大朝信宫(下)(2 / 2)
最后轮到的齐国,齐国丞相一看,就自己不是王,发言都安排在最后,这也是情有可原的遂说道。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齐国丞相的意思非常明白各国遵守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万事和谐处之百姓满意君之为。
赵雍看到各国都已经发言完,也都阐明了自己对“和为贵”的看法和理解,自己对秦王所说印象深刻。自己现在是真的后悔将他扶持成为秦王,一旦羽翼丰满对赵国会怎么对待都很难说。
这个“和为贵”的环节完事后,安排的各君王之间的交谈,这个环节二位丞相就显得有些尴尬了,周天子的丞相和齐国丞相也很识趣,自己走到一遍闲叙起来。
赵雍是最忙的,自己先和宋王进行散步式交谈,二人是谈到了这几年的各国连连征战乱像。
宋王说道。
“宋国仁爱,为百姓免于颠沛流离,多年不曾战争。赵王此次信都之会,为黎民百姓寻找出路。很及时很有必要。”
赵雍一听宋王这是给自己贴金也是示好,自己是连忙说道。
“赵,宋两国虽都不曾参与,但也需防止恶人之心。两国需要齐心协力。”
宋王听到赵雍这么说,当然是心领神会知道赵雍的意思,当即表态自己与赵雍的看法一致。两国愿意长久友好,结盟为证。
赵雍担心自己去北方攻打的时候,韩魏两国会趁兵力全在北方的时候来袭击赵国,尤其是齐国一直记恨着赵国。要是宋国与自己结盟这三国举兵就会有所顾忌,自己的战略回旋余地大。宋王还不是这么想的赵国与自己结盟,齐国和魏国对自己威胁就小,自己还可能有机会对卫国的企图实现。
楚王对赵雍有了新的认识,赵国与楚国不接壤,也没有直接的冲突,尤其是赵雍没有邀请越国来,这个让他非常满意。楚国和越国一直有战争,这些都说明赵雍是充分考虑到楚国的感受。
两位君王的交谈自然就很融洽,赵雍的意思已经是很明确了,楚国和越国的冲突是你们两国的事情。信都大会上也不提及,这样避免了楚国遭到它国的指责,也让楚王避免了尴尬。两国是商定下来互派使臣来详谈。
秦王的交谈中,公子稷又感激了赵雍的帮助,两国的关系是不断加深。应该加大人员的交流,赵雍想到派些人能了解到秦国的情况,推荐很多人给公子稷,诸如楼缓等人。
赵雍完全是此次大会的焦点人物,不停的与各君王会谈,自己也是非常满意这次信都大会。在各国君王面前可以说是做了一个非常漂亮的营销,让自己让赵国被君王们重新认识了。
“和为贵”的各项活动基本快完事了,剩下的就是重头戏。赵国军威军姿的表演大会了。
君王们都站在高台之上,只见赵国的步兵整齐的走过来,迈着整齐的步伐,口中喊着口号从他们的面前走过去。紧接着是整齐划一的战车过来,他们在令旗的指挥下马马走的每一步像是度量好的一样。
最让赵雍得意的骑兵走过来了,只见这些骑兵,旗帜飘扬,各个骑兵武器精良,弓箭后背整齐朝一个方向。尤其是马匹高大,鬃毛颜色一致,一看都是良马。
各国君王看到的骑兵方阵给他们留下来深刻的印象。楚王这才明白赵雍能够打败北方胡人,绝不是一次的侥幸行为。齐国丞相也看到赵国确实不再是往日的赵国,回到齐国得将这真实情况告诉齐王。
信都大会各君王承诺,各国交往“和”为中心,不再让天下百姓困有苦难。君王们同意会要定期召开,促进各国交流。
当读着各君王的共同承诺时,赢思萁在下面听着。真要是这样的话,那将是天下百姓的福分。只是这些是不是君王做给世人看的?恐怕也就是个惺惺作态的姿态而已。
最后宴请各君王的方式是让他们大吃一惊,完全是胡人的一派作风。篝火烧起,烤着羊。整个高台之上火光通亮,如同白昼一样。
周天子的丞相是直摇头,谈的都是礼数,现如今怎么还有胡人的搞法,“礼崩”了。只是现在的周天子早就不是往日的天子了,用的时候想起来还有这个天子。看到这些自己也是无能为力。
声色酒肉林池之中,这些君王们喝着酒吃着肉,也不知道他们的“和为贵”抛弃到哪里去了?各自的盘算着回去怎么落实自己想要的东西。
公子成看到这个场面,心里有一些隐隐不安,遂问身边的赢思萁。
“我是胡人吗?”
赢思萁冷不丁听到公子成这么说,自己连忙说道。
“大王,只是让各位君王换个口味。”
“未必啊!”
送走了各位君王,忙碌的赵雍也是难得有几天的闲暇时间。肥义陪着赵雍在偌大的信宫中走着。
“肥将军,信都大会有何感想?”
“信都大会扬赵国国威,远播大王声誉。”
“孤王不听这些,而是赵国下一步该怎么走?”
“秦国、齐国和楚国是强于我们的。”
“这个孤王知道。”
“唯有向北,骑兵还不够用,不足以威慑这三国。”
“孤王也是这么想的。明日我去北方巡视,让楼缓大人跟着我们。”
大朝信宫结束了,赵雍可谓是到达了人生的巅峰,真的是好嗨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