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清水摸鱼(1 / 2)
古代三十六计中有一计叫浑水摸鱼,也是一个成语。含义是趁着乱劲捞取好处谋取利益。然而,实际生活中,在浑水中是不大容易摸到鱼的,因为你根本看不到鱼在哪里,怎么去摸?真正摸鱼,是要在水清的时候才能摸到。还有句古语叫水至清无鱼,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都把鱼摸走了,哪里还有鱼?
我在牛角台村居住的几年里,夏天大多数时光是在牛角河里度过的。在第二章中,我曾提到牛角河的洪水,但发洪水的机会并不是很多,大部分日子,牛角河的水还是很温柔很清亮的。夏天雨水充沛,牛角河的水量也充足。清澈的河水淙淙流淌潺潺作响,成群结队的鱼儿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动嬉戏。中午饭后,太阳当空照耀。这时,村口走来一群六七岁的孩子,来到河边,脱下鞋袜挽起裤腿下到河里,开始了摸鱼的游戏。人群里有一个皮肤晒的黢黑的孩子,那就是我。下河摸鱼我必参加,一次不落,故而皮肤晒得最黑。
牛角河水平时只能没到我们膝盖,水浅就没有太大的鱼,一般都是四五寸长短的小鲤鱼。而且这个深度,即便能清楚地看到鱼,伸手去摸也是摸不到的。在水里,鱼的灵敏度是人类的几百倍,稍有动静,它会早早地开溜。读者要问,照你这么说,小伙伴们下河岂不是白忙活一趟?不然,每次下河,我们总能满载而归。大中午的,太阳晒着河水泡着,没有点收获,我们是不甘心的。我们下河前,会从河岸的柳树上折下数根细柳枝,捋去柳叶。每摸上一条鱼来,就将柳枝从鱼嘴穿进鱼鳃穿出。等柳条穿满鱼时,摸鱼才会告一段落。我们拎着鱼回去,开膛、刮麟,放在锅里清炖,待鱼快熟时,搁一把盐进去,再放上一把花椒叶子和几个蒜瓣几个葱花,就是一顿“丰盛”的鱼宴。饥饿的年代,这种“丰盛”的鱼宴曾经多次填饱我们饥肠辘辘的肚子。
写到这里,读者可能又要问,你们究竟是怎么从清水里把鱼摸上来的呢?不要着急,我现在就来叙述清水摸鱼的过程。
山区的河流,最大的特点除了河水清澈之外,就是石头众多。大大小小的石头铺满了河道。鱼有一个特性,没人时,它们会在水里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一旦发现有人,就会迅速钻到石头底下。它们以为石头底下很安全,然而恰恰是在石头底下要了它一条命。在石头底下,鱼就无法游动了,我们悄悄把手伸进石头下,几乎一捏一个准,很快就会摸出一条鱼来,顺手往岸边一扔。鱼在岸边蹦跶几下,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很快就一命呜呼了。
我这样写,读者可能会觉得摸鱼竟然这么简单,谁都可以摸到,还有什么意思?其实不然,摸鱼还真是个技术活儿,不会摸的根本摸不到。我刚到牛角台村那年,夏天跟着小伙伴们下河摸鱼,不懂技术要领,什么都摸不到,反倒好几次被石块挤破手指头。我向几个摸鱼技术最好的小伙伴们请教,不料他们非常保守,爱耍小心眼,大概怕教会我会影响他们的收成,都是三缄其口。请教不成,我就偷偷地学。我发现他们伸手摸鱼时,五个指头是并拢在一起的,而我恰恰相反,五个指头是岔开的。我忽然醒悟过来,五指岔开,鱼就会从指缝里溜掉。而五指并拢,只要能捏住鱼,它就无法溜掉了。我也不知道这个看法对不对,就向摸鱼高手李石蛋请教。李石蛋悄悄地说,就是这么个道理。他们不让我教给你,但你自己琢磨出来了。不服不行啊,当老师的孩子就是聪明,看看就会,一等人一个。
我不知道什么叫一等人,问李石蛋。
李石蛋说,牛角台一带的村庄流行一句俗语:一等人看看就会,二等人学学就会,三等人打死也不会。你看了看我们摸鱼就学会了,是一等人;我是二等人,学了好长时间才学会;我那个表弟张小来是三等人,到现在都没有学会。你发现了没有?我们每次来摸鱼,都没有他的身影。
李石蛋这么一说,我才注意到,还真是没见张小来摸过鱼。他人并不笨,怎么就学不会摸鱼呢?后来,我问张小来。张小来说,你别听他们胡说八道。我不是学不会而是不愿意学,或者是不能学。
这番话把我说愣了。说不愿意学有可能,因为村里有好几个孩子就不愿意学,说摸过鱼后好几天手上带着鱼腥气,闻着就想吐,吃不下饭去。说不能学就有些牵强了,怎么不能学呢?摸鱼又不像陈贵贵那样捅燕子窝,燕子是益鸟,鱼又不是益鸟。
张小来把嘴凑到我耳边小声说,是我爹不让我摸鱼。
为什么?我问。
我爹说摸鱼杀生。鱼也是一条生命。
你爹是佛教徒?我听爸爸说过,佛教徒不许杀生。
不是。他就是不愿意杀生,过年连个鸡都不愿意杀。
他平时吃牛羊肉和猪肉吗?
吃。
这不是杀生吗?人家活得好好的,为什么杀掉吃人家的肉?
那是别人杀的,不是我爹杀的,别人杀的不算。
张小来说的言辞凿凿,我不知道怎么反驳。又说,这件事情你表哥李石蛋都不知道,他还说你是三等人呢!
张小来说,除了我娘我妹妹和我,谁也不知道这件事情。我爹说,别人知道了,我家就该遭殃了。
我心里一凛,有道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个类似于佛教徒的人很可能惹上无尽的烦恼和麻烦。
再回过头来说摸鱼。我虽然无师自通悟出了摸鱼的技术要领,但真正下手去摸,还是不太理想,摸到的鱼不多。怎么回事?我的手势和别人没有区别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