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明暗相辅(2 / 2)
一旁的于夫人看完信件后,笑道。
“是啊~”
于谦闻言,也不禁叹了口气:“为夫欠杨阁老甚多啊!”
明白了朝廷的意思之后,于谦心中便有了计较。
他是山西、河南的巡抚,总领两省军政,到不担心这两省布政使来硬的,但关键的是怕无法查清真相,从而提供错误的讯息给朝廷,辜负皇帝和杨士奇的信重之恩。
好在朝廷早就为他想好了,派出了钦差吸引目光。
就在钦差出行之日,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齐至,代朱祁镇为钦差送行。
看着一脸正气的顾佐,杨士奇对他开口道:“顾御史,此次是否能够厘清真相,就要看你们是否能够吸引四省布政使的注意力了。于谦那边,老夫已经写信给他说明缘由,你们需要做的就是帮他清除那些跳出来的地方官!”
“嗯,在下知道了,还请阁老放心!”
都察院独立于朝廷六部之外,是皇帝直属部门,并不受内阁领导,反而内阁都要受到都察院的监察,双方分属平级。
对于杨士奇话中的意思,顾佐心知肚明,但他并不反感,因为他对于谦也很欣赏,况且这也是皇帝的意思,所以,帮助于谦也不过是顺水推舟、顺势而为罢了。
“各位此行身负重任,关乎大明接下来数十年的国策制定,事关重大,还望诸位齐心戮力!”
“请阁老放心,我等必将尽心竭力,查明缘由!”
随后,浩浩荡荡的钦差卫队打着旗帜在上千羽林卫精锐的护送下,缓缓自南门出京,径直朝河南省治所开封府行去。
皇宫,乾清宫内。
坐在内殿书案前写着什么的朱祁镇突然抬起头,看向躬立在旁的金英,开口问道:“钦差已经出发了吧?”
“回陛下,看时辰,顾大人他们应该已经启程离京了。”
金英回道。
“希望他们此行能够有所收获吧,否则…”
朱祁镇放下手中的毛笔,抬起头目露忧色的望向内殿门口,喃喃自语道,但却只说了一半,便没有再继续说下去了。
其实,朱祁镇在看到四省奏折的那一刻,脑海中就蹦出了一个在后世几乎已经消失的词语——土地兼并!
后世在明朝是亡于东林党、亡于宦官、亡于万历甚至亡于土木堡都争论不休,但是,事实上,这些都不是明朝真正灭亡的原因。
导致明朝灭亡的原因很多,而最主要的就是明末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
因为广大的农民的土地被地主豪绅甚至皇亲国戚兼并,使得他们失去了活下去的依仗,干脆扯旗造反。
崇祯前期朝廷还能镇压,还能控制局势。
但朝廷并没有做出改变,于是起义继续,由此,朝廷在内忧外患之下彻底失去了对局势的控制。
直到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将崇祯逼到梅山那颗歪脖子树上自尽,明朝自此踏上衰亡的道路!
而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才是导致明朝灭亡的关键。
而他们这么多人为什么要扯旗造反呢?
要知道,中国古代的人从来都不要求大富大贵,只需一日两餐有饱饭,有衣穿,有房住,有三五亩土地糊口即可。
但是,各地的地主豪绅却以各种手段兼并了他们赖以为生的土地,导致他们不得不为了生存而反抗,于是,历经二百多年的明朝倒下了。
再加上吴三桂的神助攻——放后金铁骑入关补刀,让老朱家彻底站不起来了!
但是,不管明朝的灭亡是不是因为土地兼并,但土地兼并对国家秩序所带来的影响无疑是非常恶劣却是不可辩驳的事实。
朱祁镇是想让当今朝廷特别是内阁,重视土地兼并的问题,如今正是土地兼并初期,整治起来要轻松不少,也不会有太大掣肘。
更何况,现在的朝廷大臣大多是历经数朝的老臣,经验丰富、威望又高,非常有战斗力,由他们出手,可比朱祁镇亲自下场搞事要好很多。
朝廷派出钦差巡查山西、河南、湖广、陕西四省的消息不胫而走,但是,在北京城并没有引起什么浪花,只是当这个消息传到四省布政使耳中之后,四省布政使明显紧张了起来,纷纷开始了动作。
特别是山西和河南,两省布政使更是连夜召集手下官员商议对策,却不想,他们的举动都被隐藏在暗中的于谦看了个清清楚楚。
于谦的第一反应就是,四省布政使果然在逃户增多的事上并没有对朝廷如实奏报。
掩盖真相,抓捕百姓,因为钦差将临,山西和河南两省下辖各府、州、县一阵乌烟瘴气,百姓怨声载道,按察使司衙门每天都人满为患,但都不约而同的瞒着身为巡抚的于谦。
于谦虽然心知肚明,同时,他也有权利插手两手政事,但毕竟两省有各自的官员,他的主要任务是兵事,不可能随便插手两省政事,免得引起两省布政使的弹劾,节外生枝。
终于,两省按察使再也承受不住压力,将两地的现状上报给于谦,自此,于谦在两省按察使的要求下介入两省政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相渐渐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