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双反调查(2 / 2)
购买材料的价格+人工成本+能源损耗一类的生产成本≥出口价格,视为不存在倾销关系。
购买材料的价格+人工成本+能源损耗一类的生产成本出口价格,视为倾销关系存在。
随机抽查所有的订单。
偶然有那么几单亏本赚吆喝的买卖要是被查出来,就会被算做是原罪了。
反倾销的税率需要在初裁结果出来之后,根据实地核查,给出最终的结果。
能不能在实地核查过后,拿到零关税的最终结果,需要关注的细节有很多。
一旦现场调查出现一些和问卷数据有出入的细节,就有可能会影响最终的结果。
而且,云姚织带想要的,是未来二十年都没有干扰的【零关税】。
税率在2%以下,就是零关税,但只有把税率达到1%以下,才不需要时不时地接受美国商务部基于各种理由的【复查】。
想要达到税率在1%以下的结果,可以说是相当困难的。
强大的律师团队,当然是会帮忙准备应实地核查的文件。
但那么大的公司,那么多的人,想要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出问题,绝对是一个无比巨大的工作量。
这样的核查,二十年经历一次,还算是可以接受,但要是有那么几个细节没做好,给了零税率又不给到1%以内,就也是有够让人糟心的。
如果连零税率都保不住,那就更惨了,就和这么长时间的努力都白费了差不多。
根据应诉资料得出来的初裁结果是一回事,实地调查就又是另外一回事。
如果云姚织带只有百十号人,那还很好培训。
两千多员工,其中大部分还是工厂的工人,就很难确保每个环节不出问题。
倒不是说想要掩盖点什么,主要是很有可能不知道人家在调查什么。
往日里也没人找过厂里的工人做调查,一上来,就是美国商务部的调查,难免会有些不适应。
这种事情,其实是熟能生巧的,最怕就是第一次。
尤其是这阵势。
光【核查大纲】都有几十页。
最终审核出来的结果,怎么都得有好几百页。
事无巨细,随机调查全公司两千多名员工,怎么都需要仔细安排下去。
工厂挑工人,看的是技术,有很多岗位,甚至都不需要接受过义务教育的。
只要技术过硬,大字都不识一个,也不见得会有问题。
光反倾销应诉就够麻烦了,云姚织带还有同时应对反补贴诉讼,云之磊一个人就很难忙得过来。
“我打电话问问云老怎么回事。”云朝朝对云姚织带,当然是有信心的。
云姚织带向来都是以质量取胜的,并没有做过亏本赚吆喝,或者亏本清库存这样的生意。
这一点,云朝朝很清楚。
她不清楚的是,云之磊为什么瞒下来实地核查的事情。
“云老,美国商务部下周要过来实地核查?”云朝朝原本就是直接的性格,和自家老爸说话,自然更不需要有什么迂回曲折。
“云宝是怎么知道的?”云之磊这么问,就相当于是变相承认了。
“这么大的事儿你怎么瞒着我?”云朝朝没说自己是怎么知道的,也没有提斯念。
云之磊有心瞒着,斯念就只能是从律师团那边知道的。
要严格一点说吧,也算是有点失职,和不相关的人泄露了案件的进展。
不太严格地说,斯念也能算是小半个当事人,一开始也算是直接参与了。
云朝朝无意在非关键问题上浪费时间。
“我上上周不是问你什么时候期末考吗?就都卡在了一个时间,云老要是告诉云宝了,云宝肯定想着要回来,云老就想着不要让云宝分心?”云之磊和自家宝贝女儿解释了一下。
最近这段时间,云朝朝一面担心潮长长的高考成绩,一面还有准备自己的期末考试。
以云朝朝每一门课都想考第一的强势性格,期末考对于她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建筑学有很多需要花时间的作业,和学不学霸,智不智商没有关系,就是要肝。
上了大学还每一门课都想拿第一,在学霸遍地的清华,要付出的努力,也是可想而知的。
上学期有两门课因为平时成绩差了个一分半分的就够让云朝朝郁闷了一整个寒假,云之磊不想云朝朝的暑假,也因为请假一类的事情给破坏了。
更何况,实地核查时间和期末考撞车,那就不是请假扣平时成绩差一分半分的事情了。
不参加期末考就是缺考,缺考就没有成绩,没有成绩就要补考。
云朝朝长这么大,什么时候和补考这两个字扯上过关系?
云之磊不说,是心疼自己的女儿。
放到平时还可以请假,放到期末考,影响就很大。
有一门补考,应该就和奖学金无缘了。
云朝朝当然不缺奖学金那点钱,可那是荣誉,和钱并没有什么关系。
云朝朝是要拿清华特等奖学金的。
这个被称为“年度神仙打架”的评选,不可能对顶着补考成绩的“凡夫俗子”开放。
朝朝姑娘平时也没有什么爱好。
唯二可以被称为爱好的,也就考试和拿奖。
但是,比起奖学金,当然是老爸的事情比较重要。
反过来,云之磊也是觉得,女儿的事情大于一切。
这才有了被斯念冷不丁给将了一军的情况。
“你知道我一定会回去,就更应该告诉我了。”云朝朝向来喜欢操云之磊的心。
“云宝要给云老一点信心,相信云老一定能搞定的。”
“才不要相信,你一个之前都不想应诉的人,我很难相信你会对实地核查尽心尽力。早不来晚不来,偏偏挑了这么个时间。”
回去是一定要回去的,心情低落,也一定是不可避免的。
“我接下来就只有填志愿这一件事情了。”潮长长直接给除了解决办法:“女朋友要是不嫌弃的话,我替你去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