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均田与府兵(2 / 2)
魏惠王听得似懂非懂,问道:“如何将河东地区变成他们的家?”
姬定笑道:“很简单,将河东地区的土地平均分发给河东的乡民们。”
此话一出,众人脸色皆是一变。
要知道魏国以前的旧都安邑(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就在河东地区,当地的贵族自然不会少。
将土地分发......。
呵呵!
你是分谁的土地啊!
魏惠王讪讪道:“河东大多数田地又不是寡人的,寡人如何能够将土地分发给乡民。”
姬定笑道:“据臣所知,河东地区常年交战,尤其是在秦国接管三镇之后,当地许多贵族都迁回大梁,出现了许多荒地,这些荒地自然归国家所有,臣也知道安邑还有一些贵族,大王可以采取置换的方式,将他们的土地置换出来。”
惠施诧异地瞧了眼姬定,他猛然意识到,这还真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啊!
秦军打仗可是要土地的,他们一去,岂能让魏国的贵族继续拥有着大片土地,魏国的贵族也是知道的,那些在秦国没啥关系的关注,就直接跑路了。
如今秦国又将三镇给还回来了,那么当地的土地,到底算谁的呢?
要还给那些贵族,倒也是可以的,但是国家也有理由据为己有,毕竟秦国是还给魏国的,而不是还给私人的。
魏惠王又道:“寡人也没有那么多土地去置换。”
姬定笑道:“若以一比三置换,那也就不多了。”
魏惠王道:“一比三,他们可不会答应。”
姬定呵呵道:“会的!自河西、雕阴丢掉之后,河东地区是岌岌可危,远不如大梁这边安全,若河东守不住,秦人一到,别说一比三,只怕秦人连一成土地都不会留给他们,一比三,绝对会有许多贵族是愿意接受的,哪怕是置换出一部分来,也已经足够了。”
魏惠王稍稍点头,但眉宇间还是有些犹豫。
哪怕是一比三,可也不少啊!
姬定又道:“而这土地自然也不能白给河东的乡民,谁若得到土地,就必须承担起守卫河东的责任,农闲之时,必须还得接受军事训练。
大王可以将河东地区划分出几个军事重镇,镇上的每个人成年男子,既是农民,又是士兵,以求做到全民皆兵,全民皆农,如此便既可解决兵力的问题,亦可解决战争给财政造成的负担。
同时,大王还可以派以前魏武卒旧将前往河东,专门负责训练事宜,但他们只有统兵之权,而调兵之权,则归大梁,若有战事,由大梁直接遣派统帅过去,调兵作战。”
其实他说得就是隋唐时期的均田制加府兵制。
而姬定之所以选择隋唐兵制,那是因为河东地区的现状跟唐初有些像似,大战过后,一方面出现许多荒地,但同时又有许多颠沛流离的百姓,这需要国家的力量,将他们结合在一起。
关键国家财政已经难以给予河东更多的支持,只能自力更生,那么采纳均田制和府兵制解决河东的难题,无疑是最佳的方案。
魏武卒制度如今对魏国而言,那就是鸡肋。
其实制度就跟衣服一样,没有好坏一说,只有合不合身,什么情况下,采用什么制度。
当然,儒家所提倡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可不是什么制度,而是近乎于真理的存在,任何制度都要基于这一点,否则,必将灭亡。
大殿上是一片沉默。
谁也没有想到,姬定还真出一个套非常细致的解决方案来,里面甚至都还考虑到王权,统兵权与调兵权分开,不就是防止河东自立门户,那就是维护王权,可见此人是名不虚传,绝非徒有虚名。
但是,这其中涉及到土地问题,那就得慎言啊!
这笔账可不是那么好理清的。
魏惠王也是犹豫不决,于是他也没有立刻给出答复,见大家都沉默不语,于是宣布散朝,但马上又将惠施与姬定召去后殿议事。
来到后殿,魏惠王冲着惠施眨了眨眼。
惠施心领神会,于是向姬定眼道:“客卿之策,虽然高明,但是...但是涉及到这么多土地的分发和置换,只怕是难以执行啊!”
姬定却是看向魏惠王,问道:“不知大王是想将国家命运握在自己手里,还是放在他人手里。”
魏惠王道:“当然是握在自己手里。”
姬定道:“那大王这回就必须要下定决心,推动河东地区的改革,因为这已经是魏国仅剩的机会,错过这个机会,魏国就只能依靠楚国、三晋来协助防卫河东地区,至于能否守住河东,就得他们其它诸侯国的脸色。”
魏惠王忙问道:“此话怎讲?”
姬定道:“任何政策,都是需要时日,才能够发挥出作用来,可不是一蹴而就。臣之策,亦是如此,如今秦军正打算南下,与楚国争锋,这可是给予了河东地区喘息之机,如果此时再不变法图强,等到秦国回过神来,那可就非常难了,这种机会可能再也不会到来。”
说到这里,他稍微顿了下,道:“当然,我也知道变法不易,卫侯、商鞅、吴起都是死于变法。凡事都有两面,河东地区与大梁不相连,从战略上来说,确实不利于国家,但从变法上来说,却有利于国家。”
惠施问道:“此话怎讲?”
变法依靠中央决策,自然是连在一起好,若是分开的,执行力很难到位啊!
姬定解释道:“如果在大梁推动此法,臣敢保证,是绝无可能成功。”
魏惠王和惠施同时点点头。
表示认同。
大梁可没有什么多余的土地,贵族又多如牛毛,要在大梁搞均田制,那是不可能的。
姬定道:“假设河东与大梁是连在一块的,大臣们会相信大王只会在河东推动新法吗?”
魏惠王点了点头,道:“如此说来,分开来还有利于变法啊!”
若连在一起,水乳交融,你说只在某一个城镇变法,那谁会相信啊!
但是两地没有连在一起,周边环境大不一样,根据当地的情况,制定适合当地的新法,这大家都能够理解啊!
河东是有大量的荒地,均田制自然可行。
姬定又道:“除此之外,河东常年征战,当地贵族的实力,已经被削弱了不少,不再像以前那么根深蒂固,错综复杂,他们是难以形成对朝廷有效的抵抗,再加上大王您恩威并施,给予他们置换土地,只要大王您决心改革,就一定能够有效执行。至于置换土地给予大王造成的财政负担,相比起朝廷每年为防卫河东的耗费,根本就不值的一提啊!”
魏惠王是连连点头,如果跟大梁每年对河东战事的支出相比,那真是不值一提,又看向惠施。
惠施点头道:“臣以为周客卿说得非常有理,河东地区对于我国而言,是至关重要,不容有失,目前秦军转头南下,对于我们而言,的确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此时再寻求变法图强,机会稍纵即逝,将来国家只会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代价去防卫河东。”
魏惠王虽谈不上明君,但也不至于昏庸,近年来,他也一直都在找寻人才,以求变法图强。
如今人才、新法已经到位,就等着他决断。
权衡一番之后,魏惠王突然向姬定道:“卿可愿为寡人治理河东。”
姬定立刻道:“大王如此器重臣,臣自然义不容辞,只不过臣还得去一趟楚国,向楚王解释河东三镇一事,以免造成楚国方面的误会。”
魏惠王连连点头道:“是呀!卿还得去楚国。唉...。”
这治军是需要时间的,而目前魏国得到这喘息之机,全依靠姬定在楚国发挥的作用,如果楚国改变策略,那魏国又得重回旧路。
姬定肯定是要去一趟楚国,将这事给解决了。
姬定又道:“关于这治军之策,臣已经想得非常完善,朝廷只需执行便可,关键还是在于大王的决心,只要大王决心在河东推动变法,再加上相邦的支持,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寡人当然有决心。”魏惠王立刻道:“寡人近年来一直在寻求变法之策,如今卿拿出变法之策来,寡人岂有不用之理,相邦以为呢?”
惠施点点头,也表示支持。
且不说强不强军,光这个政策,他心里就是支持的,毕竟是将土地拿出来给乡民们,这也是他期望发生的事情。
另外,他也觉得姬定说得非常对,在河东变法成功的可能性极大,一方面河东与大梁不在一起,在那边变法,不会给大梁造成什么影响。
还有,那边的贵族实力确实被削弱许多,没有大梁的支持,就都是秦国的俘虏,这个机会被姬定说着说着,还真的是千载难逢啊!
南希北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