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叙旧(1 / 2)
清平山庄位于江西吉安府境内,毗邻赣江,背靠青峰山,当地物产富饶,民风淳朴,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清平山庄的创立者是太宗手下大将武安侯南宫佰川,一生戎马,为太宗平定诸多叛乱,为社稷安危立下汗马功劳,太宗知晓他醉心武学,因此在他晚年时特意恩准在此开门立派,习武修身。自从南宫一族在此开府立派,便以传承武学为己任,招募天下可用之才,传授排兵布阵之术,为朝廷输送了不少有军事才能的将领。
清平山庄现任庄主南宫靖宇,已经六十高龄,不知是此处山清水秀宜人居住还是老人家勤于养生保养得宜,这么大的岁数竟看不到一丝老态,反而满头乌发、面容红润,说他是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也有人相信。武安侯夫人徐氏徐舜英比武安侯小十岁,乃是高祖定国将军徐迅之后,家传绝学月影芙蓉刀名震武林,徐夫人飒爽英姿不输男子,在江湖上也是一段佳话。夫妻二人育有三子,长子南宫凌现居京城,替武安侯与夫人应酬周旋于功勋世家,传递朝廷消息和朝野舆论;次子南宫冽现居泉州,泉州的镇海候与武安侯是世交,替朝廷镇守东南海域,南宫冽便在镇海候麾下打磨历练。
南宫庄主这一生一共收了十三个入室弟子,其中前七个都是壮年时招收的弟子,现在大部分都在朝廷任职,大弟子周德兴更是官居左军都督府同知,官秩从一品,其余几人的仕途也比较顺利,只有三徒弟陶景民是个例外,他年轻时在榆林关做守备,恰逢那几年元蒙人入侵中原,几场大战下来他伤痕累累并且丢了一只胳膊,他心知仕途无望便解甲归田,又回到了清平山庄,后来娶妻刘氏,生了一对儿女,日子过得也算温馨朴实。
现在山庄的主事是南宫靖宇的第八个徒弟齐鸿轩,出身山东旺族,家中兄弟均以举业为重,独他一人喜欢舞枪弄棒,为了学得上乘武艺,他辗转多时,费尽心机才最终拜入南宫靖宇门下,至此便在清平山庄扎下根来。
接下来便是张元佶、李庆阳和吴兴,另外还有一个小师弟沐荣,他是开国大将沐馨的宗亲,从小顽皮好动惹是生非,他父亲担心他变成纨绔子弟,遂送他到南宫靖宇门下,习武修德,不求他能建功立业成就一番事业,只求他平平安安少惹事端。
山庄里的人和事杨珞早已打探清楚,只盼着到了地方跟柳旭的师父禀明缘由,让他早日把那小丫头接回去,两人从头来过,好好过日子。这一路上他着实忍得好辛苦。
风餐露宿地赶了几天的路,终于在日落之前车队回到了清平山庄,杨珞站在清平山庄大门口的时候突然有些失神,他跟随师父灵华道长在青峰山修行时,也曾来这里做客,还记得后山上有一汪泉水,他和山庄里的师兄弟们经常偷偷跑过去游泳;树林里设了陷阱去抓兔子和野鸡,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如今想来恍如隔世。
张元佶几人一回到自家地盘来不及洗漱,先去给师父复命。南宫庄主对这几个徒弟能顺利完成任务并且安然归来很满意,只略交代了几句,便让他们先回去休息,并吩咐厨房准备酒席,晚上为他们接风洗尘。
到了晚上,宴客厅里欢声笑语,觥筹交错,大家围着张元佶几人听他们讲一路上的见闻,张元佶和李庆阳都不太擅长讲故事,倒是吴兴侃侃而谈,把大家的注意力全都吸引过去了。南宫庄主和夫人笑呵呵地看着这群年轻人,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般,满心满眼都是宠爱和关心,与这些孩子们在一起仿佛自己也年轻了许多。等到酒宴过半,南宫庄主叫了杨珞到书房喝茶,而柳旭则陪着徐夫人回房说话,两人同时起身,杨珞饱含深情地望着柳旭,而柳旭还给他的只有一对白眼球。
书房内,杨珞待南宫庄主坐稳后,重新上前恭敬地行了一个大礼,面容肃整地说道:“师侄这次大难不死多亏师伯出手相救,救命之恩师侄铭记于心,日后必定加倍偿还,以报师伯的大恩大德。”
南宫庄主微微颔首,说道:“你是我堂弟最放心不下的弟子,也是我从小看着长大的,你有难我岂能坐视不理?好孩子,快起来吧,坐下说话。”
杨珞又俯身拜了一拜,这才起身坐到了南宫庄主的下首,叔侄两人喝着茶说起了闲话。
这一路上张元佶等人一直称杨珞为石公子,他们对于杨珞的真实身份知道多少杨珞一直不清楚,心中不免有些担心,便试探着问道:“师伯,几位师弟是否已经知道我是‘厚德堂’的人?”
“你放心好了,你的真实身份,除了你师父就只有我和你师伯母知道,就连我堂弟收你为徒这件事都隐瞒了下来,只对外宣称你曾在青峰山住过一段时间,有幸得到他的指导,而且我们打算把这个秘密一直带到棺材里,就连凌儿三个我都不打算透露一个字。”
南宫庄主说完看了一眼身前这个年轻人,他的年纪比自己的长子还要小上几岁,可是经历的刀光血影却是比他这个花甲老人还要多上几分,他本可以在阳光下自由行走可是却不得不带上面具隐藏在黑夜之中,凭着自己的意志和坚韧把控着最危险的野兽,想到此对杨珞不由多了几分怜惜,叹了口气,说道:“这些年也是难为你了,年纪轻轻的孤身在江湖上打拼,过着身不由己的日子,今后可有什么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