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事(1 / 2)
别说流月本身就不是个好欺负的人,况且还有我们小郡主也不允许。
事关两国颜面,明皇能不放任自己的子民对他国使臣做出造谣、诋毁名声,到现在也没给个明确的答复,这已经是在变相的贬低暮月,他难道是闲自己过得太舒坦了,想找点事情做做。
苏大这时候上门了,作为小郡主的得力助手,他真是优秀的没话讲,孟茯笙还来不及交代他去做的事情,他就已经贴心的四处奔波,现在的局势他完全是张口就能言。
墨熙在今早已经下诏书,让明皇给个解释的同时还低调的叙说了神君的英勇事迹,和自己其看法,大有你明国不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我就勉为其难的收下你的那块国土,“贴补家用”。
书面的信件是在朝会的时候,当着众大臣的面传下去的,八百里加急送往明国。
传消息的人再快,也没有妖精快,这件事在苏大命人打听到之后就屁颠颠跑来平渊王府说与孟茯笙听。
他来之前就知道流月现在就在府上,两国人都在寻找的神君就在自己主子府上,他也不用再费力气去找了。
你别看这件事只是明国百姓之间传递的谣言就可以当作小时,古来有多少命人修士就因为身边的风言风语无脸再活,自刎证明清白。
事情尽可往大了说,他们要庆幸流月在面对亲情敏感且脆弱,也不愿因自己挑起两国战争,所以没拿他们如何。
但墨熙作为暮月的皇帝,只要流月一天是自己的子民,他就要履行君王的义务,绝不能让暮月的百姓受到别国的任何欺负和诋毁。
帝王之道,除了制衡,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这是他们能支撑起整个国家的最主要的原因。
朝臣在成为臣子之前,他首先是一介布衣,再传世的奇才不受到自己国家的保护和公平对待,他们就无法为母国尽忠。
君与臣的关系在于,臣为帝王开疆扩土,君守臣一世安泰。
若是君王连臣民最重要的名节都不能为保住,那么这个国家离消亡也不远了。
明国最初只是派人去寻找神君,人是在他们地盘消失不见的,都说两国开战不斩来使,他们还没开战呢,人就搞丢了,若是墨熙不想好,随便一个罪名套在明皇的头上,一场战役就要再次打响。
现在墨熙已经下书信,明皇要是在此时不服软,给大伙表示一下诚意,怕就是真的想开战。
此时早已落败的朝华想要来插一脚,朝华与暮月的国力相当,奈何暮月有两位大神坐镇,他们只有落败的份。
现在不服输的想要把人踩在脚底下,也不是什么难事,暮月国师闭关,十一年了都没半点动静,想必这个时候也没那个几乎出声了,坐镇的大神变成了一位,神君正巧又消失不见,现在不正是他们进攻的最好时机吗?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朝华皇帝也在得到全部消息之后,秘密写下书信,严明的派暗卫八百里加急送往明国,朝华和明国中间就隔着暮月和两座大山,要是联合起来,前后夹击,暮月倒台,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朝华皇帝想的好,那也要明皇同意才是,他日日期盼的只有两件事,一是神君千万不要出现,二是明皇一定要同意此事。
都说心诚则灵,许是上天真的感受到了他热切的期盼,这事,成了。
这件事只有两个皇帝,和自己的左膀右臂知道,帝王的心思你别猜,玩的就是心跳。
同一时间,安歌公主府。
“公主不在这。”
“这边也没有看见。”
整个公主府都翻了个遍,就是没有见到轻歌的半个身影,下人们乱成一片一锅粥,伺候公主的嬷嬷脸色苍白,这件事只有两个处理办法,一是瞒住不说,还有个是禀明圣上。
安歌公主还在禁足期内,现在人跑没影了,下面看着的人一个都逃不了责罚,但是欺君是大罪,要是最后查出真相,他们都是死罪。
嬷嬷当即将事情回报给了门口看守的侍卫,其实说到责罚,他们这些专门负责看守安歌公主的人,罪名更大一些。
侍卫听到后也脸色大变,安歌公主真是好样的,能在重重看护之下逃出公主府,真是。
真是气煞帝王。
墨熙第一次知道有个不省心的妹妹,会有多糟心。
轻歌千不该、万不该,就是在这个时候溜出去,要是找回来指不定一顿训,但要是找不回来,这事情可就难说了,可不是帝王惩戒几个下人、护卫就能解决的事情。
皇帝气得当场摔了一个他最讨厌的,但是平日里一直因为价格高昂而不舍得摔的茶杯。
真是在气头上也努力做出最“正确”的判断。
他稍微冷静了一下,人在气头上说的话都不能作数,帝王不能乱说话,他就放在心里慢慢笑话,别看他脸上那么正经,其实内心里多的是你想不到的事。
安歌公主做出这样的举动,无疑是在自杀,皇家不缺这一个公主,只是她不能带着公主的身份,毫不怜惜的将国家的颜面往地上摔。
皇帝最后做出的决定让所有人都出乎意料。
轻歌不是想出去吗?既然费了那么大的心力逃了出去,那就让她好好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有没有她想象的那么美好。
皇帝也不再费心力去派人找她,墨熙不是没有阻止过她,这是轻歌自找的,结局如何,就看她自己的造化了。
太后也不是傻子,这件事情很快就被人传到她宫里去了,这不是小事,自己的女儿,十月怀胎,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哪里是皇帝说一句不管她,就能真不管了的。
她冷静下来,梳妆打扮,尽量以温柔的形象出现在皇帝的面前,她一直与自己的儿子,现在的君王关系不怎么好,自古都说:慈母多败儿。
暮月也同从先人的经验,皇后的孩子,未来的储君自打一出生就要在入主东宫,吃穿住行自有人安排,她只要好好的做一国之母就行。
其实墨熙的身子打小就不好,孟茯笙初次见他时不还送了他一份大礼吗?
这礼确实大,换做旁人,可就没这福气享受。
墨熙从小不在母亲身边,感情自然就疏远了,虞婉华找皇帝理论也就没那个底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