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饿见年(1 / 2)
我的家位于皖北地区,一个五千多口子的村落,虽说是农村,但是我们家族以前在那片区域,可谓首屈一指的大家族,一直延续到我太爷时期,我们家都还是当地赫赫有名的大地主。
村中有十八个自然庄,八千多亩耕地,而我们家就独占地两千多亩,可以这样说,我们庄的土地几乎都是我们家的。
有了这两千多亩地作为家底,挣钱这事,真的就不算事,像下坡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滚越多。
虽说靠收租子也能让家族衣食无忧,但是,人都是有无穷无尽的欲念,特别是对于钱,没有一个人嫌多的,我的祖辈们也是如此。
因此,我们家也搞了一些生意,只要有本钱,再与当地的官员联合,笼络为坚实的靠山,可以说做生意想赔都难。
渐渐地,我们家的生意慢慢做大,到后来如日中天,借此积累的家业,一天比一天殷实。
有了这么一大份家业,我太爷爷自然与祖辈们一样,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潇洒日子。
有人说,越有钱的人越贪财,越贪财的人越吝啬,我觉得这种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人,吝啬抠门的趣事令人咋舌。
说起这样的人,我不得不提及我的太爷,关于他的吝啬小气,剥削压迫他人的事,可谓多如牛毛,不过这些糗事,还是听我爷爷说的。
太爷,名叫张兆钱,一听这名,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很有钱的主,不过现实确实如此,作为十里八村有名的地主,他确实配得上这个名号。
至于钱的数量,有没有达到用“兆”字来衡量,这个我就不得而知了。毕竟到了我这一辈,好多事情都变了,往日的辉煌早已不复存在,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件令人惋惜的事情。(不然老子现在也过着住着别墅,开着跑车,泡着网红,英伦米国四处装逼,地上仙间经常出没,河天盛筵从不缺席的逍遥日子,不过一切都已枉然。)
当时家里每年收完租子,除了拿出一些作为官府的纳粮外,剩下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在市面上售卖,而另一小部分则留下来作为口粮。
我们家有三四十口子人,若是与小门小户相比,人确实是有些多,但毕竟有两千多亩土地,养活这区区三四十口子人,简直可以说是小菜一碟。
这样一年下来,留下的余粮肯定吃不完。吃不完,剩下的余粮即使再不多,却也能顶半个庄一年的口粮。这些粮食囤积在粮仓,年复一年的增加,可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听爷爷说,有一年大旱,不仅我们村庄里饿死了不少人,其余的地方也几乎都是饿殍遍野,那个凄惨相哪,不忍去看。
人若饿红了眼,那是见什么吃什么,我们村子方圆百里,不见一块完整的嫩树皮,不见一个活着的蹦跶的飞禽野物。
没东西吃的佃户们,逐渐把矛头对准了我们家,一开始他们并不敢造次,毕竟我们家有好几十个护院的,这些人都是有着不错的功夫底子,那些在农田里整日劳作的佃户们,自然也比较清楚。
可是当一个人饿得前胸贴后背时,那种与生俱来的求生本能,逐渐让他们丢掉了原来的害怕和怯懦,一个个开始摇摇晃晃得陆续向我家奔去。
那时候的我家,在庄里最好的宅基地上,盖了一个张氏别院,别院占地99亩,百余间房舍,都是雕梁画栋精雕细琢的徽派建筑。
在那个时期,那样一个地方,拥有这样的别院,可以说相当于北京的紫禁城,是很多地方都没有的。
面对这么多难民的纷纷涌来,作为我们村里首屈一指的大地主,我的太爷自然不会买他们的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