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提亲2(1 / 1)
这时有丫鬟跑过来满脸笑色道“小姐,南歌世子来提亲了,”林妙言惊了一下,历南歌没告诉她他今天会来提亲啊,她以为他要过几天才来呢,毕竟昨天她才及笄,红雪看着她家小姐这楞楞的模样就打趣道“小姐,这南歌世子是迫不及待了呢!”这南歌世子与她们小姐的感情她们都是看在眼里的,听见南歌世子来提亲也是乐见其成,林妙言反应过来就对那小丫鬟问到“他真的来了?”这话像是在质疑事情的真实性,却又透着肯定,那小丫鬟见状笑着道“是真的,小姐,南歌世子带着好多彩礼来的,那一台台彩礼都快把前院堆满了,”这时尚书夫人的贴身丫鬟走了过来道“小姐,南歌世子来提亲了,夫人请您去前厅回话”,大央民风不是很封建,男子上门提亲时是可以相见的。
皇宫,御书房里,明黄色的金龙大椅上坐在当今天子萧正允,案几上的奏折整齐的摆放着,下首站着淮南王,皇上开口道“历源,你今日一大早的就来找朕所谓何事?”淮南王也不废话,开门见山道“南歌今日去林尚书府提亲了,我是来向陛下请道圣旨的,”皇上听这话也不惊讶,毕竟人家青梅竹马谁都看得出来,便道打趣道“人家林尚书的女儿昨日才及笄吧,你家那小子就这么迫不及待了,前些天我问他是否有心上人,他还笑的一脸神秘不说,今日就去人家家里提亲了,”其实是什么六公生萧颜的生母敏妃来跟他说萧颜有意历南歌,他也有意将一位公主嫁过去牵制淮南王府所以才有此一问的,如今看来只能作罢,这淮南王都求上门来了,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淮南王听到这话便道“歌儿他母妃走的早,我这做父亲的不给他操心谁来给他操心啊!”皇上一听这话便有些遗憾的道“历源啊历源,朕看好的儿媳妇人选却被你家小子捷足先登了,”虽然他家老五也对林家那丫头也上心了,但是谁叫他不抢先一步呢,这下好了人家都上门提亲了他也不能棒打鸳鸯啊!罢了罢了,生在皇家。婚姻本就由不得自己,这样想着便拿出了两方明黄色的圣旨,在上面写着,待写好之后盖上玉玺交给了一旁的刘公公,开口道“历源,你便随着刘德远一同前去尚书府宣旨吧!”淮南王开口道“臣谢主隆恩。”
尚书府,林妙言已经到了前厅,林尚书看着到来的女儿对她道“言言啊,世子有意于你,便上门来提亲,不知你意下如何”,虽然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林尚书还是象征性的问一下,林妙言今日身着一件红色绣梅花图案的罗裙,张扬妩媚,腰间系着一块羊脂白玉的流苏玉佩压裙,三千青丝一半盘着一半披在身后,闻言只俏脸微红,她也不是那娇羞做作的女子,便大方道“自是愿意的,”然后又半开玩笑半认真的道“还望日后南歌世子莫要负了妙言才是,”历南歌听罢,便笑着道“此一生宁负天下不负卿”,本是一句承诺,却不成想多年后成了两人心中的刺,这时林尚书突然开口道“小女虽说愿意,但世子身后站着的是淮南王府,婚姻是否能自己做主?不知皇上那边……”,后面的话没说完,大家都是明白人,历南歌闻言,便笑着出声道“这事尚书大人大可放心,”便在这时外面有人说了一声“圣旨到……”,
刘公公与淮南王便在这时一同走进了大厅,两人身后还跟着一位小太监,小太监手里捧着一个托盘,托盘上用明黄色绸布盖着一个盒子。刘公公道“林尚书接旨,”大厅里的众人纷纷跪下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等他们说完刘公公才拿出圣旨来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听闻尚书之女林氏妙言贤良淑德,秀外慧中,有大家闺秀之风范,又与淮南王世子青梅竹马鹣鲽情深,特赐婚与两人,婚后享世子妃封号,特赐世子妃妃印,择吉日完婚!钦此,”念完便示意身后的小太监端着托盘递给林妙言,又拿出一道圣旨道“先别起身,既然世子与王爷都在这,咋家就不用再跑一趟了,淮南王接旨,”接着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素闻淮南王世子历氏南歌谦逊有礼,温和恭敬,与尚书府林氏妙言青梅竹马,天作之合特赐婚于二人,择吉日完婚,钦此,”待刘公公念完后众人异口同声道“谢主隆恩,万岁万岁万万岁,”说完便纷纷起身了,历南歌对身后的南一使了一个眼色,南一从怀中拿出一袋银子上前一步对刘公公道“公公,这是我家世子的一点心意,你收下就好,”刘公公笑呵呵的道“这是咋家分内的事,即是世子的心意那咋家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刘公公把银子收下后对着众人道“既如此,那咋家便回去先皇上复命了,”说完便头也不回的走了。历南歌看着那明黄色绸布下的盒子,心道:世子妃的封号和妃印都赐下来了,这就意味着他们成亲后他也不用再去请旨册封世子妃了,果然还是他父王厉害,
待到刘公公走后,云嬷嬷便与尚书夫人交换了两人的庚贴,又当面和了八字,商定时间来下聘后淮南王府的一群人便浩浩荡荡的又走了,与来时不同的是来的时候他们每人都抬着东西,走的时候每人都是轻轻松松,脸上都还带着笑意,因为他们世子爷要成亲了,王府终于又要有女主人了,历南歌更是一直笑的合不拢嘴,淮南王看着自己那笑得乐颠颠的儿子扶额,心道:他和昙儿这般优秀的人怎会生出这样傻里傻气的儿子,真的把他的脸都丢尽了,历南歌全然不知自己已经被自家亲爹鄙视的一文不值了,对身后的南二道“南二,去叫上,凌宇恒、云沐宸、萧天瑾、韩濯到一品居来一聚,谁若不来账记谁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