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双婴劫(四千)(1 / 2)
秋去春来,一年又一年。李星坐在蒲团上,摸着令牌,“我现在有一万九千一百贡献点,距离两万二还缺少二千九百。”
“一颗聚气丹十个贡献点,一颗培元丹五十贡献点,一颗升元丹八十……”
“不远了,也许就两年”李星喃喃自语着。
李星在知道从楚青秋那里得不到千云丹,便大量去炼丹堂做任务。只是灵药有限,他也接不了太多,只能用时间来堆积。
“慢慢来吧”
……
李星在为千云丹的事情忙着,而远在姜国的齐建海眉宇间有些烦躁。
在齐建海身边坐着的是栾云川,他略带一丝嘲讽地说道,“老齐,姜国的人只怕想多了,我们打下来的这些土地是魔门占据的,为此死伤了无数人,他们想要一句话来要回,不是太可笑了吗?”
姜国、前国遭到魔门围攻,秦国七宗都被来修士支援,这些人正是连云宗支援姜国的修士。
齐建海没有说话,周星眉头轻皱,占据姜国的这一部分土地,他一开始就是不认同的。
因为,“这不道义?这有些趁人之危?”
栾云川面上的嘲讽更重,阴阳怪气地说道,“周兄可真是心灵无暇”
“你有话直说”
齐建海摆摆手,看了两人一眼,随即沉声道,“占是已经占了,没有必要再说这个合不合理。”
“如果我们不退出这里,姜国的人会不会动手”
这个问题,瞬间让本来吵闹的环境平静了下来。
……
连云山,卓峰在收到齐建海发来的消息,不由冷声道,“哼,姜国的人还不满意,难道我连云宗的人就该白死吗,是魔门在侵略他们,可不是我们。”
“也许不该援助”
“?”卓峰满脸问号,当时说援助的是你,现在不说援助的也是你。
凌山河满脸杀意地说着,“直接把他们灭掉,他们什么话都没有了。”
这股杀意,让卓峰一惊。因为不是针对他,所以他身形未动,“可灭了他们,形势对我们未必有利。”
看样子,卓峰丝毫不怀疑凌山河灭一国的实力。
“嗯,束缚太多”凌山河点点头,很是无奈地说道。
他说得束缚可不是实力,而是心里上的东西。
简单的说,如果在几十年前,只要他们说秦国只有一家势力,那就不会有今天的七大势力。
卓峰点点头,冒出一句颇有哲理的话语,“嗯,没办法,坚持就意味着放弃。”
“对了,小莫怎么回事,还没到突破的时候吗?”
“快了,就在这两年。等老莫突破后,老白也差不多。”
“最多二十年,宗门会多两个元婴修士。”
卓峰非常坚定地说道,想到老莫和老白,他面上不由多了一抹笑意。只要这两人突破,宗门的实力也会进一步加强。在这个复杂的局面下,宗门也会轻松许多。
“嗯,姜国的事我不好出手,你让他们暂时拖着,等到小莫突破后,就该有了结果。”凌山河点点头,叹口气。
姜国的事对他来说不算什么,只要他展露实力,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想到自己只有一百多年的寿命,凌山河还是决定让自己成为护宗大使,至于其他事情,让卓峰他们做。
“好”卓峰明白他的意思,只要莫苍穹突破,连云宗实力进一步增强,姜国那边必然要退步。
毕竟,这里还是修仙界。
……
卓峰很快就走了,凌山河站在连云山顶上,双手负背,俯瞰着山河,目光中有欣喜、有无奈、有烦躁,总之,五味杂陈。
“你找我来,就是让我看这风景的?”
听到背后来了一句话语,凌山河并未回头,而是低声说道,“不好看吗”
刘奇微微摇头,“好看,但看多了,就不好看了。”
“老刘,你说我们遇见诸葛兄到底是好还是坏?”
听到这句没理头的话,刘奇疑惑的问道,“咋了,遇到什么事了”
“你看一下”凌山河没说话,递过一枚玉简。
数息后,刘奇捏碎玉简,慢条斯理地说道,“呵呵,很讲理的啊”
“讲理,哪个理啊,我们给人家讲理,可他们忘了这是修仙界,这里是弱肉强食。”
刘奇淡淡的说道,“那你就再给人家讲一遍吗?”
虽然还是理,但此理非彼理。
“讲理好讲,但有代价。我们没多少年了,等我们走后,他们这些人还怎么讲理。”
“你烦这?”
“对,要不是认识诸葛兄,我也不至于什么事都要考虑地周到。我一切随心,那多爽。”
刘奇盯着凌山河看了数十息,而后缓缓说道,“你成长了”
“特么的,你给我说这”凌山河没好气地说道。
“凌兄,不必烦,有得就有失吗,随自己很爽,但爽多了也就不爽了。”刘奇微微摇头,“我们只负责宗门安危,其他的事让别人做。”
“哎”
……
一天、两天,李星炼丹、修炼,偶尔再和一些认识的人聊聊天,品品茶,喝喝酒,日子就这么过下去了,生活还算舒适。
其他人各有各的生活,各有各的快乐和忧愁。
半年后的一天,李星正在洞府里修炼,突然感受到阵法上多了一枚传音符,他眉头微皱,缓缓收功。
他还没有收功完全,阵法上又多了一枚玉简,李星喃喃自语着,“谁啊”
打开传音符,只听一声很急迫的话语传出,“速来”
李星一听是楚青秋的话语,再加上语气有些变化,于是关好阵法就向着秋灵峰飞去。
……
李星刚到秋灵峰,就听到一声话语在耳边响起,“不要反抗,跟我来”
“师傅……”
他还没有说完,就被楚青秋一把抓起。
连云山,某一处洞府,楚青秋和李星刚一进门,就感受到无数道目光朝他而来,这些目光有无所谓、有疑惑。
“他是我的徒弟,无妨”一声淡淡的话语从楚青秋口中而出。
数息后,一道平淡的声音响起,“下不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