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猫
会员书架
首页 > 军史小说 > 周易哲学解读 > 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译解(三)

中卷《周易》六十四文译解(三)(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好书推荐: 我是国青主帅  纵横鬼谷八荒的沙雕玩家们  重生之女神的逆袭  从一拳开始五五开  下山后,七个未婚夫非要娶我  史上最强帝主  重生之美女野兽  商杀之仁心  没有神性的神,只能靠卖萌维生了  我的火影之旅 

本篇的题目中心是“利建侯”,即如何有利于建立侯国而展开的论述。本篇里的“元亨利贞”如同《乾》篇题目里出现的那样。在《周易》一书里用“元亨利贞”没有几篇。凡出现“元亨利贞”四字,表示是重要的题目内容及重要的命题。而“元亨利贞”就是对所命题事情的顺利实现。如本篇顺利实现“利建侯”。但如何实现“利建侯”,“屯”篇的内容就是围绕这一问题展开层层论述。篇中的内容是紧扣题目而发,而内容又是通过“求婚媾”来讲述建侯之间的道理。“求婚”一词好理解,而加上一个“媾”字是什么意思呢?“媾”字的含义有结亲,结婚,讲和,求和等解释。《国语·晋语》里有:“今将婚媾以从秦”。意思是“如今最好是用缔结婚姻来顺从秦国国君的意愿”。这是《国语》里讲述的秦晋以婚姻结好政治联盟。以婚姻缔结作为国家间外交上谋取政治手段,是一种古老的政治策略。在《周易》“归妹”篇里引述了“帝乙归妹”这一历史事件。这是商王帝乙将女儿嫁给强盛起来的周族首领姬昌(后称文王),这是历史上的政治联姻事件。而西周后期,诸侯应是各自为政了,眼里已没有了周天子。诸侯国之间联姻是一个谋取政治联合的有效手段。就是号称强盛的汉唐,朝廷上不也往往以婚姻与少数民族首领媾取和平手段。把皇帝的女儿,或宗室女,送给番邦首领,以结秦晋之好,免起战火。这也是皇帝以牺牲子女玉帛以媾和的不得已方法。“屯”里所讲的“求婚媾”,就是以婚姻媾和政治,已达到建侯上的顺利实现的目的手段。

本篇以婚姻媾和的过程描述,来体现“建侯”道路上的困难与反复的道理。

“屯”篇从头到尾,以求婚媾的过程描述来比喻“建侯”的曲折与困难。从语言的描述上,用语优美,像是一首诗,而且又形象鲜明。如“乘马班如,泣血涟如。”有诗韵之美。

本篇从第一段讲新生事物,即喻指政权(建国立候)的建立。第二段说明建侯之困难。第三段是讲要坚定信心,向前发展,也不要为眼前的利益而盲目行动。该放弃眼前利益,而为长久的事业创造条件。第四段讲坚定既定方针(即求婚媾),以联姻来巩固政权。第五段讲在发展立国之路上,不可横征暴敛。最后是一种忧患意识,再现女子背井离乡出嫁时那种泣血涟涟的情景,为换取政治条件牺牲女子的一切。这篇虽是以“求婚媾”的过程描述,而寓意的是通过婚姻联盟政治,已达到巩固和发展建侯立国的政治目的。

“邅”:难行不进。“班如”:盘桓不进貌。“字”:女子出嫁。

“匪”:非,不是。“即”:追逐。“吝”:耻辱。“虞”:山林官。

“惟”:贸然。“几”:见微知着。“膏”:脂油,此指财富。“涟如”:泪流不断的样子。

本篇比较难懂的字是“女子贞不字, 十年乃字”里的“字”。“字”:古代作为名的解释补充,这里引申为许配,出嫁。现在还有成语“待字闺中”,是指留在闺房中,等待出嫁。《礼记·曲礼上》谓“女子许嫁,笄而字”。在古代,名与字是分开使用。古人只有到了成人之后才能取字。女子十五岁举行笄礼,又叫上头,上头礼,即改变幼年的发式,把头发盘起来,插上簪子,从此代表成年了。等到出嫁的时候,丈夫就要给她取一个“字”。有了“字”就表示已经嫁出去了。在古时侯“字”就有了出嫁的意思。“不字”就是不同意出嫁。“乃字”就是同意许配,出嫁。此处不过是借生活中的婚姻事例来比喻政治上的道理。

<!--17K::-->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书单推荐: 换宋 融越豪杰志 三国:从何太后妹夫开始 大唐天宝重生 三国董氏王朝 大虞卷王 召唤群雄:最强皇帝模拟器 被黑珍珠带回了大月国 精彩纷呈宋王朝 亮剑:让你杀鬼子,你成立特种部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