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猫
会员书架
首页 > 军史小说 > 周易哲学解读 >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三篇(四)

下卷:《周易》哲学解读 第三篇(四)(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好书推荐: 我是国青主帅  纵横鬼谷八荒的沙雕玩家们  重生之女神的逆袭  从一拳开始五五开  下山后,七个未婚夫非要娶我  史上最强帝主  重生之美女野兽  商杀之仁心  没有神性的神,只能靠卖萌维生了  我的火影之旅 

4、《泰》文里讲到“孚”的价值理念

《泰》里说:“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这段话的意思是:“没有只有平地,而不见陡坡的;也没有只出去,而不复返的。在艰难困苦中,坚守正道。勿须忧虑,灾难自然克服,这正是有了爱,才会享有幸福”。

《泰》篇讲述事物由小发展到大,由弱发展到强盛的辩证道理。这一段里的“无平不陂,不往不复”,虽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并用此来比喻推论政治道理的,但已上升到一种抽象的逻辑思维,即对客观事物规律的认识。既然事物是在相互转化,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人不是被动的听之任之,而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要有一种精神,即要坚守一种处身立世的准则,由此而引到“有孚”理念上来。既然“没有只有平地,而不见陡坡的,也没有只出去,而不复返的,这是客观规律。那么就应坚守正道,勿须忧虑,灾难就会克服掉,有了爱,这样就会拥有幸福。”这是说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那么如何来面对人生的艰难困苦,即如何面对社会人生呢?《周易》作者提出了救世良策,就是“爱”。这里把“爱”上升为普世的道德信仰了。《周易》里的“有孚”观,已被上升为“爱本体论”。这个世界一切都可从爱中寻求到和解与和谐。只要人人有了爱,却能消弭人世间的苦难与不幸。爱却能成为人活世的指路明灯,这就是古典《周易》哲学彰显的人文精神。

5、《大有》篇中的“有孚”理念

《大有》篇是讲述农业上大丰收应遵循的原则问题。

《大有》篇全文是:“大有,元亨,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公用享于天子,小人弗克。匪其彰,无咎。厥孚交如,威如,吉。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这一篇内容是说:“农业上大丰收,是大而亨通的好事。要争取农业上大丰收,既不遭遇自然灾害,也没有人为的祸害,既使劳动艰辛,最后获得农作物的好收成。用大车装载着丰收的农产品,送到指定的地方,这样做没有任何害咎。各城邑的有功的诸公,享受到天子的宴请,而创造财富的劳动者,确不能享有。要反对那些不正确的观念,这样才不会出现灾害。以爱为准则,去交往,建立威信,才是正确的道路。农业生产有了风调雨顺,才能大获丰收”。

这一篇文章里的“厥孚交如威如”。其意是“以爱为准则,去交往,建立威信,才是正确的道路。”这正是体现了“孚”(爱)的理念。在作者看来,农业大丰收是靠“无交害,匪咎”(不遇自然灾害,也没有人为的过失)。农业上的大丰收又是“小人”(劳动者)辛勤的劳动结果。可受到好处与奖赏的却是王公贵族,而劳动者并没有得到好处与重视。这就是应当反对的不正确的观念(“匪其彰”)。如何纠正这些不正确的观念呢?作者所强调的就是“厥孚交如,威如,吉”。这里的“厥孚”无疑是让统治者给于劳动者(“小人”)以爱相待,要爱护百姓,才能建立起领导者的威信。这里的“孚”,体现的就是“爱民”,即后儒家的“民本思想”。???

<!--17K::-->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书单推荐: 刚要造反,皇帝居然跟我拜把子 大秦:开局抬棺进谏,祖龙麻了! 我穿越明末了但金手指丢了 血色黎明 水浒粮草小兵甲 成亲后,我玩刀的娘子开始娇羞了 科举,他们都说我是文曲星下凡 站奴 大明小相爷 飘飞的残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