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2 / 2)
有人深深一揖,还有人躬身抱拳,眨眼时间所有人向赵瑔行了最恭谨的礼。这些人里面八成以上是各地背井离乡逃难到铅山县来的,他们眼里噙着泪,还有人抹了一把又一把,怎奈热泪滚滚而落。流落异乡为异人,生活无着、前路茫然,多少次午夜惊醒黯然神伤,谁知在赵家庄、在日升隆、日盛隆,他们不仅凭自己的努力让家人过上了安稳的生活,更找回了久违的自尊与自信。
“仓廪实而知礼节。”柴高荣深吸一口气,强行稳住繁杂的心绪。秀才哥的感触更深入,读圣贤书所为何事?教导生民知耻明礼的前提是令百姓居有房寒有衣饥有食,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一切圣人教诲岂不如沙中筑城。今天柴高荣心灵上所受的冲击和感悟远比读一本书所获更多。
年货的丰富果然没有让大家失望。鸡、鸭、蛋、油、腊鱼、腊肉,尤其是一包包的卤肉制品,尽管包裹的严严实实,仍然透出令人垂诞欲滴的香味。年货太多,家在县城的雇工们只得央求赵彬出面,到庄内借了独轮推车,怀揣沉重的“年终奖”,推着满满的“年货”下班回家。
腊月二十九日上午,还是在职工餐厅,人头攒动坐无崖席。长方形大厅尽头用木板搭起一座三尺高戏台,上方照例是一条横幅,大书“新春丈艺汇演”。看来赵瑔要把后世的会标做法贯彻到底了。
早在设计职工餐厅时赵瑔已考虑到兼容会议功能的冗余性,有意扩大了建筑面积,今天又涌进来赵氏族众看热闹,照样挤的水泄不通。
餐桌上摆了茶点干果,凳子不够,人们就把家里的凳子搬来。赵大官人等头面人物当然坐了第一排正中,孙氏却不过赵瑔邀请也来了。消息一放出去,各家大姑娘小媳妇忙不迭打扮,如雨后春笋般招摇出现了。
身为“春演”总导演,赵瑔无暇分身。隔壁用于放置杂物的房间临时改为化妆间,此时他正满头大汗狼狈地安排更改演出顺序,“第一个节目改评书,说什么内容?日!我管他说什么,一分钟后台子上没人,说评书的就等着坐轮椅回去过年!”
<!--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