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买燕云(八)(2 / 2)
李昕看过密信后道:“谈吧,这不关我们的事,不过朝廷要想得到燕京恐怕要付出不少东西。”
梁红玉点头道:“是的,两次北伐失败,让朝廷在谈判桌上并没有多少筹码。”
李昕说道:“好了,对于他们的谈判我不感兴趣,不过我对朝廷负责谈判的赵良嗣跟马扩二人很感兴趣,这二人也都算是人才。”
梁红玉问道:“怎么,官人又想绑人了?”
李昕点头道:“对啊,不过不是现在,怎么也得等谈判的事情过去后再说。”
随后李昕分别给东京、沧州、潞州三地的天香楼各去了一封密信,让他们密切搜寻跟注意赵良嗣跟马扩的动向,李昕记得赵良嗣结局并不好,而马扩后来更是五马山义军的领导者之一,这两人在宋金谈判中表现得都还是不错的,只是由于宋军惨不忍睹的表现让大宋在宋金谈判中实在是没什么筹码。
宣和五年正月初一,赵良嗣与周武仲来到燕京郊外军中大帐,向金太祖辞行。金太祖又派李靖、王度剌和撒卢母为使者,令他们手持国书,跟随赵良嗣再去东京,与大宋具体商谈燕京赋税之事。
宣和四年就这么过去了,这一年来无论是对于李昕,还是对于宋辽金,形势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随着辽国大部的覆灭,形势将进入一段稳定期,接下来一段时间就是宋金互相谈判扯皮的时间,而李昕将继续暗中稳固的发展自己的势力。
赵良嗣到达雄州时,在宣抚司碰见马扩。马扩问赵良嗣:“此次回京赴阙,是商量什么事情?”赵良嗣苦笑了一下,并没有回答。
正月初四,宋徽宗又在崇政殿接见了李靖等金使。李靖将国书奉上,金人国书如下:
“十二月日,大金皇帝致书于大宋皇帝阙下:肃驰使驿,继附音徽。然承邻睦之修,未尽理端之素,故形敝幅,开导深悰。
昨于天辅四年,赵良嗣计议燕京,若是允肯,自来所与契丹银绢依数岁交及夹攻,回书已许燕京地分并所管户民,若不夹攻,不能依得已许为定。平、营、滦等州,未曾允应。今承来书,其别处移散到汉民杂色人户,如欲收复,亦非元约。据上项人户,前次往复,未曾遗漏,辞意详明。
昨来度剌等去时已曾具言,兼契勘马政来斋到事目,所约应期夹攻,最为大事,须是大金兵马到西京,大宋兵马自应朔州入去,不如此,则便为失约也。且当朝兵马,攻下西京以至武、朔,曾牒代州,亦未相应夹攻。又良嗣斋到书,所谓夹攻者,贵朝自涿、易等处进兵至燕京,金国自古北口等处进兵至燕京,当朝兵马攻下居庸,直抵燕城,即日款降外,贵朝兵马不能入燕,已被战退。以故李靖等去时,具言已许燕京所管州县地方元管户民,如或广务於侵求,诸虑难终於信义。
今书又斋辞索平、营、滦等三州,已系广务於侵求,酌此事件,为约分明,义当不许。爰念大信,不可轻失,且图交好,特许燕京六州随县,所有银绢,一依契丹旧例交取。兼燕京自以本朝兵力收下,所据见与州县合纳随色税赋,每年并是当朝收纳。如可依随,请差人使。不过,前向正旦受礼贺功及斋送今岁合交银绢外。据平、营、滦三州,亦不在许与之限。所有次年以后银绢,交割处所立界至及其馀事等,姑俟大事议妥告成,献庙奏凯,惠劳叙录,优恤部落外,再遣人员续议画定。如难依随,请于已后无复计议燕京。
令属祁寒,冀膺多福!今差孛堇李靖、王度剌充国信使副,有少礼物,具诸别幅。谨奉书陈谢,不宣。”
从金国国书中可以看出这样几点:一、再次指出宋朝并未出兵夹攻辽国。二、为“念大信、图交好”,特将燕京六州许给大宋。三、宋朝索要平营滦三州毫无道理。四、燕京是金军兵马攻下来的,应该得到燕京的一些赋税,如果宋朝不答应,那么交割燕京之事也就不必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