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道法自然,唯礼匡之(1 / 1)
小圣贤庄内曲水贯通,泉池徐徐,晓风和畅。众人随着晓梦的步伐来到廊桥之上,不明所以。
“前辈请。”伏念仍以晚辈自居。
晓梦秋骊剑出,一点淡淡的道韵自然而生。
就在这一刻徐徐飘落的树叶停止了旋转,飞絮挂满穹苍。
微微拂动的春风静止于虚空。
人物不再动作,树枝不再摇晃。
仿佛这个世界的世间被人为停止了!
但易中行却知道,并不是!他的剑心依然坚固不移。
思维,好似被拉得极为漫长,每一个念头运转,一个轻微的动作都变得异常缓慢。
但是下一个瞬间,众人的思感便已恢复正常,只见晓梦剑指水面,剑气盈满外溢,形成一道绮丽的紫色光轮。
水面沸腾,水流盘结,浮出一个巨大的“道”字。
精细控制每一股至柔水流,化无形为有形,使之凝聚成字,确实令人惊叹。但易中行的关注点并不在其上,反倒是刚才晓梦显露的道韵更让他在意。他注意到,一片黄片飘落,从晓梦内力笼罩的紫色光轮中划过,却瞬间青翠欲滴。等到飘离光轮,便青绿不再。
“这莫非就是……天地失色!?”
道家天宗的绝学天地失色大名鼎鼎,易中行穿越前即使没有看过秦时明月动画,也曾在其他小说中看到过这一招。易中行此时细细体味,略有所得。
见识了晓梦大师的手段,伏念亦挥出太阿剑,以圣王剑法中的“沧浪之水”控制水流,在水面上凝聚出一个“礼”字。不仅如此,更是让“礼”字竖立,而不仅是浮在水面上,压过晓梦一头。
“道家以天道御万物,无为而无不为。伏念却给水性无常立下规矩,让它们有序遵循。儒道之别真如泾渭分明啊!”楚南公感慨。
扶苏亦对着湖面上的两个字深思不已,剑道如治道,天下滔滔,民心如水,不知是应该因势利导,还是克己复礼,亦或是二者兼而有之?
易中行打量着扶苏,这位大公子,他以往也曾见过。“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先秦以佳木芳草比喻君子名臣,可见嬴政对扶苏是多有期待的,而扶苏本人也的确是“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
只是扶苏有一个与卫太子刘据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眼见国家兵戈强盛,民生凋敝后,过于重仁、重儒。这就几乎逆转了始皇帝与汉武的政策,而与整个朝堂相背。所以卫太子有巫蛊案,而扶苏被李斯、赵高联手驱逐。
相比之下,扶苏面临的局面比卫太子还要糟糕、汉武帝时期至少明面上没有大的反叛势力,而先秦时代,六国遗族从未放弃复国。休养民生可以,但以怀柔手段安抚六国遗民,即使是易中行也不看好他继位后的结局。
这里可以用另一个例子来对比,那就清朝末期。
清朝黑暗腐败自不讳言,用屠刀镇压了中华大地两百余年。乾隆后期,国力就开始不可避免的急转直下,但一百多年过去,清朝却仍然存在,即使是甲午战争这样的重大转折也没能让清朝如它的前辈们那样迅速崩溃。
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独裁。
清朝的满人始终牢牢控制着这个国家最重要的权力。以致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这些汉人精英从未想过反抗,只能当糊裱匠。清朝真正崩溃是从慈禧死后,独裁松动,革命党渗透进新军,很快就打响武昌起义,偌大的清朝几乎是一夜之间山河变色。
大秦帝国也是如此,嬴政在世之时,帝国无比稳固,但他死后,胡亥继位,仅仅三年时间,偌大的帝国就分崩离析。易中行注意到,许多楚汉相争中的名人都是在秦二世元年登上历史舞台,由此可见一斑。究其原因,就是秦二世的统治力比起始皇帝实在弱了太多。
见了伏念的手段,晓梦不以为意,她加大内力输送,不仅将“道”字立起来,更是脱离湖面,悬浮在半空中。
又以心若止水心法,从“道”字上不断分离出水珠,整整三十六颗水珠,环绕“道”字舞动。
这玄奇的一幕不仅在场的儒家弟子们看得震撼莫名,就连楚南公也发出惊叹。
“心若止水和万川秋水虽然都是道家天宗的绝技,但一个放,一个收,内功心法截然相反,晓梦居然能将这两种心法融合在一招中使用出来,很厉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