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蛇蝎美人(1 / 2)
前往卫国北境追查凶手的庞忠,一无所获。他先亥旅帅一步返回了朝歌。因南境要跨越黄河,估计亥旅帅归来时,已是三天以后。庞忠去了趟司寇府,调阅了这三天以来死者家属的笔录。让他奇怪的是,有四人没有记录。
一人是卫常。他的尸体被司徒府的胥役领走,没有留下家属的记录。来人只是说卫常家住牧邑,往返一次便要两天,死者入土为重不宜拖延。于是,司寇府就将卫常的尸体交给了对方,并派人去牧邑了解情况。而其余三人的尸身竟一直无人认领。他们猜想,定是云梦表臣百司府的胥役,于是派人将尸体送还了回去。
找不到越人的线索,又打听不到有价值信息。庞忠只好无奈的将案子进展的情况报告国君。随后,姬费命司寇府结案。让地方官府以山匪劫财杀人的说辞,平息此次事件,并作出适当的抚恤。
原以为事情就此结束,谁料前去牧邑打听卫常家属的头役回来禀报。
“卫常的家眷现已离开牧邑。据门尹所述,卫常遇害的第二天戌时,吴家十三口携带大量财货,带着六十几名仆役护卫,由南门离开。似乎是举家迁移,财货足足装了十辆马车。”
庞忠听闻后,震惊不已。小小家宰怎会攒下如此多的财货。且不论马车里装的是什么,就凭十辆马车以及六十几名仆役卫护,便不难看出卫常的贪婪与豪奢。庞忠立即将此事上报大司寇,在事情没有进展前,他不愿再呈报国主。万一查不出结果,案子仍然是要了结的。未免国主怪罪,他与司寇大人商量先秘密调查。随后庞忠领了二十五名头役赶赴牧邑。
到了牧邑后,庞忠分出十人向南沿途打听卫常家人的去向。近八十人的队伍,目标不仅明显还驱赶着装满货物的马车,走国野的道路是必然的。因为山野小路,马车很难通过也不易补给。于是,他叮嘱手下着重向沿途的庐、宿、市打探消息。
牧邑有近四千户百姓,坐落在朝歌的西南方以及云梦的正西方,是卫国北境的第三大城邑。牧邑与朝歌、戚城形成一条自东北向西南抵御北方入侵的防御线。这里囤驻了两师兵马,是保卫王城安全的西南屏障。因此尚未分封,由百官有司府与邑宰府分管军政。牧邑临近郑国,无需跨越黄河,一日便可抵达郑地。算是与郑国贸易的枢纽,然而郑国国力衰弱,此地并不像戚城那般繁华。
以庞忠的身份是无权过问本地驻军的,所以他直奔邑宰府并调阅了邑中的版籍。查完吴家的资料后,庞忠目瞪口呆。
卫常在牧邑的田产共计一千八百亩,并且都是私田。
这时,许多地方为了鼓励百姓不要怠慢公田的耕种,开始小面积的实施出售公田的政策。这是历史上井田制逐步瓦解的开端。新政可以让官府在短期内,通过卖地获取一笔不菲的收入。土地由公有变为私有,百姓便有机会拥有传承子孙的田产。如同世袭爵位,君主赐封的土地一般。理论上,新政是能激起民众劳作的热情。
然而,这一制度在卫国仅仅推行了一年就被废除了。原因是购买私田的人,大多是富户贵族。法令没有明确规定,按照土地肥沃或贫瘠的标准区分价格进行出售,以至于起到了反效果。贵族正大光明的窃取与兼并公室肥沃的良田,并将手中贫瘠的田地偷偷置换。导致百姓对公田的耕种更加消极怠慢。
庞忠何等敏锐,一看版籍便知卫常与本地邑宰相互勾结。不然仅凭一年的新政时间,又怎会侵吞掉如此庞大的田产。他出言询问。
“鄙人有两件事不解,劳烦邑宰解惑。”
“大人请说,卑下知无不言。”
“其一,吴家乃戌时离开。不知南门门尹是奉了谁的命令,胆敢在闭城后开启城门?”
卫常虽是司徒府家宰,但在牧邑中,他还没这么大的权利。况且卫常已死。按照卫国的法令,除了驻军调动与邑宰府的手令外,夜间是不得私自放行的。
此言一针见血,邑宰慌的满头大汗,不敢作答。
“其二,吴家一千八百亩田产,不知邑宰打算如何处置?倘若吴家一去不返,邑宰是打算充公呢?还是...留作私用?”
庞忠是尹伯,从官位上高出对方三个等级。惩治官吏贪污乃司士府的职责与司寇府并无关系。
“尹伯大人明察。卑下不过是个小小邑宰。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得罪司徒府啊。请大人理解卑下的难处。既然卫常已死,吴家离开牧邑。这田产理当归还吴家宗族,卑下又岂敢留作私用呢?”
庞忠冷哼一声。
“很好!来人!绑了。”
两名头役立时将对方摁倒在地。那邑宰死命的挣扎且大喊道:
“我乃城中邑宰,大人无权抓我。司士府并无批捕公文,您私自扣押僚属乃逾越律法,视为不臣之举。还请大人三思。”
“是吗?本尹怀疑卫常被杀一案与你有关。你觉得司寇府有权抓你么?”
这莫须有的罪名。难道是准备让他来背黑锅?邑宰瞬间不淡定了,但言语上始终不敢过激。
“大人!卑下若是杀害卫常,何以将其家眷放走?”
庞忠笑笑。果真是不打自招,继续吓唬对方。
“呵呵。说不定卫常的家眷已在途中遇害身亡。”
“你...这是污蔑!污蔑!”
随即,庞忠命人将那邑宰的嘴巴堵上。
事情越来越蹊跷了。宁愿舍弃一千八百亩的田产,也要连夜奔逃。卫常的家眷到底在害些什么?庞忠猛地一惊。
“司徒...朔。”
从事刑侦多年,他总会将事件最终的受益者与凶手关联在一起。纵观全局,此案的最大收益者只有两人。一是那名叫卫诩的野宰。二是大司徒吴朔。在他看来,卫诩根本没有杀害卫常的动机,更没有能力将卫常等人神不知鬼不觉的除掉。而卫诩的受益多半是运气好,是君上一时兴起罢了。当下,所有的不利因素全部指向五官之首的吴司徒。只要查到卫常的家人,事情便能水落石出。
两天后,追查消息的人回来了。
“禀告大人!吴家已逃离卫境,去了郑国。”
庞忠瞪大眼睛,暴躁起来。
“怎么可能?谁放行的?谁?本尹斩了他。”
“大人!他们持有牧邑的通关商文。”
庞忠拔出佩剑,愤怒的劈砍在身前的桌案上。骂道:
“啊!无耻小人...混蛋...蠹贼...”
许久后才冷静下来。
“回国城。”
很快一则劲爆的消息传到了云梦。大司徒吴朔告老请辞。牧邑邑宰因叛国被斩首。此事一出,举国皆惊。
吴朔不过五十便已身居高位,距六卿只差半步而已。在这关键时刻,怎会突然告老?若是再坚持十年,位列三公亦不无可能。吴朔隐退后,居然连世袭的上大夫爵位也没保住。而那邑宰的罪名更是荒唐可笑。谁人不知,卫国宗室乃最大的卖国贼。若是论叛国的罪名,那历代国主都该判处斩刑。他们不是割地就是纳贡献俘。百姓早已失望透顶,也习惯了宗室的委曲求全。传出这样的事情,着实荒诞。
随后,底层的民众对此事纷纷议论起来。而在官员圈内,则有更深入的猜测。他们不免将两件事联系在一起。流言越传越邪乎。最终演变为吴朔主张亲晋与国君亲齐的政见相左。因此,吴朔一派遭到了政治上的倾轧。卫常在牧邑作威作福,整个牧邑的百姓都知道。若不是其叔父在背后撑腰,借他十个胆子也不敢染指公室的底盘。明眼人都看得出牧邑的邑宰与司徒府私交甚密。似乎这样的传言听上去更显真实。人们也更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