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旷日持久的拉锯战(2 / 2)
如今,曹操正请楚云、郭嘉还有曹昂三人一起,在了望塔上观摩战况。
远处,两军将士们已经小到几乎肉眼难以确认的程度。
“叔父,侄儿认为,恐怕今日还是难以一举决出胜负。”
楚云对战局的判断和预估,还是比较偏向于保守的。
诚然昨天曹军已经占足了便宜,今日交战是也能明显感受到我军将士们的士气非常高涨。
但作为防守方,襄阳守军的客观优势并没有完全失去,严格来说是非但没有动摇,而且仍然牢牢掌控在手中。
这样的情况下,曹军想要一举攻克城池,还是很难的。
再加上劝降的方法刘备、诸葛亮等人必定已有所方法,曹军无法故技重施,很可能今日的结果不会如预想的那么好。
襄阳是块难啃的骨头,这一点早在开战前,所有人就都很清楚了。
曹操点了点头,也不失望,而是看向郭嘉和曹昂道:“奉孝,子修,你们二人怎么看?”
“回禀主公,在下与车骑将军的看法一致。”
“父王,儿也觉得师弟说得没错。”
“嗯,实话跟你们仨说,我也不认为今天就能攻克襄阳。”
难得的是,他们四人竟然也会有意见完全一致的时候。
攻城是残酷而无趣的事,即使是古往今来诸多文人经过文学气息渲染后得出的各种奇谋诡计,也很少有用在攻城战中的。
尤其是在已经开战之后,能动用的诡计就更是少得可怜的。
当奇谋诡计无处可使时,曹军能做的,就唯有利用将士们的尸体,作为强行砸开襄阳城门的利器。
曾几何时,楚云看到有人战死沙场,心中就会生出一种悲天悯人的感觉。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再加上楚云逐渐融入这个时代后,如今再看到类似的情景,也只会觉得“麻木不仁”。
枯燥而残酷的攻城战再度持续了足有一天的时间。
渐渐地,襄阳城内的守军,开始浮现出各种先前潜藏着的问题。
随着战死士兵数量的上升,百姓们对刘备、刘琦的支持度也几局下滑。
谩骂,抱怨,还有各种各样的谣言再一次从被打压中崛起。
尤其是经过前两日与荆州各郡县兵马的交战,流言蜚语已经渗透进城中的每一个角落。
——
“城中的粮草,还够吃多久?”
夜间,辗转反侧仍难以入睡的诸葛亮,索性起身来到军营,向正在清点军粮、军械等物资的小吏问道。
“禀军师,至少还够半年!”
小吏底气十足地回答道。
因为在据守襄阳之前,诸葛亮就提前建议刘备和刘琦将兵马钱粮全部集中到襄阳,无法实行坚壁清野的打法,或者在被围而不攻的消耗战中渐入被动。
而事实证明,诸葛亮的做法,很有先见之明。
他满意地冲小吏点了点头,又问道:“昨日伤亡的情况如何?”
这一下,小吏就蔫了。
“军师,具体的数字还在统计中……”
“那就说大概!”
诸葛亮追问着,不肯给对方含糊其辞就此揭过的机会。
“额……是……”
小吏装模作样地往前翻着手上的册子:“重伤近八千,轻伤近,一万三,阵亡者……七千……”
“也就是说,伤亡了近三万人?”
小吏点了点头,不敢随意开口,因为他摸不准现在诸葛亮的心情。
本以为自己会再被为难下去,诸葛亮却兴致缺缺地冲他摆了摆手。
“去做你该做的事吧。”
“喏!”
小吏如蒙大赦,因为他至少感觉得到诸葛亮的心情并不好。
抬头凝视着夜空,皎洁的明月如褪去纱衣的少女,在群星的点缀下愈发亮眼,月光很美,也很柔和,仿佛足以平复任何不安的心。
可惜,却平复不了诸葛亮的。
再好的夜景,此刻在诸葛亮的眼里,也显得美中不足。
这时,诸葛亮听到了身后那轻盈的脚步声。
对方没有刻意放轻自己的步伐,但还是引起了诸葛亮的警觉。
因为那绝不是巡逻士兵的步伐,身穿战甲的人走路可发不出这种声音。
但他没有夸张地立刻回头质问对方的身份。
“孔明,阔别多日,近来可好?”
听到对方的声音,诸葛亮终于笑了。
他已不知多少天未曾这般笑过。
“元直。”
诸葛亮含笑转过身,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个已经不知多久未曾见过面的老友。
“你怎么会在军中?”
先是脱口而出的问话,可刚一问出口,诸葛亮就又抬手阻止徐庶回答自己。
“你先等等,容我先猜一猜!”
“我知道了!原来在暗中为刘琦公子出谋划策的人,正是你啊!”
徐庶眼中带笑:“孔明毕竟还是孔明,才思敏捷,远非常人可比啊。”
夸赞对方的同时,徐庶也痛快地承认了。
“可你既然此前一直藏匿在暗处,想来是并不想为人所知,今日却为何要在我面前现身?想来是有要事相商吧?”
“不错!”
徐庶一声长叹,举头望月道:“如今这情况,你当真看不明白么?”
“明白又如何,不明白又能如何?”
这番如同打机锋的话,让徐庶直皱眉头。
“你既然明白,就应该劝刘皇叔离开,而不是与他一起留在襄阳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