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明知故犯(1 / 2)
柏杨以为薛蟠少年心性,知道前面的路艰难险阻、障碍重重,说不准就会退缩了。然而他却忘了,少年人一腔意气,是可以不将任何困难放在眼里的。
当他将方向和目标都给薛蟠指明,以薛蟠执拗的个性,认准了那就是一定要在这条路上走到黑的。
但这时候柏杨的脑子里装不下这么多东西。其实跟薛蟠说了这番话,他自己心里也不好受。这种感觉很复杂,一两句话形容不出,但心口好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又发不出来。
不用照镜子柏杨也知道自己现在的样子有多难看。他不愿意让人发现这一点,所以出了门,便快步的往后面的花园走。这两天天气冷下来,仆人们无事也都聚在一起烤火说话,即便是白天花园里也不会有什么人在。
柏杨走了一会,竟走到了上回来时,薛蟠安排自己住的那个院子。
他还记得当时薛蟠说过,以后这院子就为他留着,要他当做是在自己家里一样,有空就过来住住。
言犹在耳,那时的心情似乎都还残留在心上,柏杨想到这一点,不由苦笑。其实他说薛蟠不会为未来做打算,但他自己何尝不是?如果他足够干脆,大可以早早远离薛蟠,以绝后患。
不说别的,他要是有心离开,将这里的一切都舍弃,离开江南重新找个地方开始,天大地大,薛蟠又怎么可能找得到人?
归根结底,无非是舍不下。
并非舍不下他在这里置办的这一份家业,否则他也就不会干脆的从苏州搬到金陵来。
他所舍不下的,是这个地方有个牵挂他的人。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必须要跟别人产生交集,产生感情,对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有了一个定位,然后才能由此建立起其他一系列的东西。
亲情友爱,君臣父子,这些道德纲纪,才让人成其为人。
柏杨本来并不是这个世界上的人,所以他就如同浮萍落叶——或许连浮萍落叶也不如,因为浮萍尚且有水承载、风还能够随风飘荡,但他却没有任何依凭。
好像他身周的世界都空空荡荡,这种感觉令人寂寞惶恐,迫切的需要有什么东西来填充,然后借由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来确定自己的存在。
他就在那个时候遇到了薛蟠,没有早一点,也没有晚一点,开始时是想要躲开的,后来却又被打动,逐渐将薛蟠划在了自己所接受的范围之内。好像经过这个人,他才跟这个世界有了那么一点牵连。
这里虽然不是他的家乡,也没有任何熟悉的人,但仍旧有人牵挂他,有人想念他,甚至——有人倾慕他。
薛蟠自己不知道他在柏杨心里有多么重要,或许柏杨自己也不明白。他只是每次遇到跟薛蟠有关的事情,总会犹豫迟疑,从而耽误了最佳的撇清关系的机会。
一步步走到今天,这种联系,已经不是他说一句我要走就能够斩断的了。
如果薛蟠是因为懵懵懂懂,什么都不明白,所以才没有想过往后,无法给柏杨安全感
。那么柏杨自己就是明知故犯,罪加一等。其实他并没有资格给薛蟠定罪,因为他自己也过错非小。
但是现在,既然说出了那番话,那么也该想想往后的事情了。
总不好活得还不如薛蟠一个少年人明白。
柏杨推门进了院子,找了个地方坐下。这里说是个院子,不如说是个水榭,三面临水,推窗就能够看到碧波残荷,在冷风中显得十分萧瑟。柏杨看了一会儿,就关上了窗户。
虽然现在心烦意乱,但是柏杨也不至于失态到连周围的环境都注意不到。虽然他是挺想吹吹风冷静一下的,但万一因此而受了风,且不说薛蟠那里又可能引起什么风波来,单是古代缺医少药,感冒很有可能会耽误成肺炎,就让柏杨不敢疏忽。尤其他这具身体本来就不怎么健康,底子太薄,受不起一点折腾。
这屋子很久没有人住过,但薛蟠大概说到做到,的确是经常让人过来打扫,所以倒还算是干净。
而且柏杨还注意到,屋子里多了不少摆设,许多东西都是他那里有的,大概是薛蟠见了,以为他喜欢,便都一一添置上。柏杨捏了捏榻上放着的四方形抱枕,果然是软的。他拿过来抱在手里,不由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两个世界加起来,恐怕即便是他那早逝的父母,也不曾对他上心到这样的地步过。
柏杨有些出神,他忽然想起,以前有朋友问过他,你这么挑剔,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看得上?他当时是怎么回答的呢?
我不在乎他家财万贯,不在乎他天人之姿,但是要老实,要听教,要会知冷知热,还能做小伏低,一切以我为中心。
当时提问的朋友咋舌,“你这究竟是找恋人还是养儿子?我一直觉得我妈的控制欲已经够强的了,现在才发现她老人家是多么的和蔼可亲慈祥柔善。”柏杨知道对方其实对自己有点儿那方面的意思,听了这答案之后立刻偃旗息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