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一万两(1 / 2)
镇国公请旨挂帅,原本他只是驰援袁将军,如今折子一递进京城,明德帝便立马批复,随着一道圣旨快马加鞭,送往边关。
镇国公是他的心腹,宁家军有他接手是再好不过的。
袁将军因守城失利,也不敢多作抗争,圣旨下时,痛痛快快的交接了兵权。
而在此之前,他已早已收到了宁蕴华的密信,安排两州百姓火速撤离。
镇国公见此有些疑惑,但却也并没有觉得什么不妥,很多情况下,在战局不利之时,守将提前安排百姓离开是很正常的举动。
更何况,这安排在他接掌北部开始已经做完了,便是将业陛下责怪此举劳民伤财,也不是他的责任。
而自年初便有干旱的征召,老百姓接到往南连迁移的命令时,也没有多大的不舍,反而很多人都很乐意。
与其死守着一片焦土,随时担心敌人会打进来,到不如去南方谋一条活路。
齐钰离开时只带了清歌、晚歌二人,舍弃了舒适的马车,三人快马加鞭,不出五日便入了桐州。
稍作打听,便寻到宁家的落脚点。
齐钰的到来,可把宁二夫人等人给乐坏了。
可同时又带关些许担忧。
知晓几人赶路辛苦,宁二夫人也没急着问,而是先安排三人洗漱休息,一直到晚上接风宴的时候,才问道,“子言这次来可是家中出了什么事?”
齐钰摇了摇头,“二婶,家中一切都好,只是蕴华的身子一直没有好转,前些日子承蒙陛下垂爱召蕴华进宫让王院判诊治了一翻,王院判也说不大妥当,我便寻思着曾经听人说过,民间有些名医医术不凡,打算出来寻寻。”
宁二夫人心知宁蕴华的病是装的,听齐钰这么一说,便知她这次出来只怕有要事在身,只是不便与外人说道,这才寻了这么个理由。
寻摸明白,她便也不再问了,只问了问宁大夫人身体情况。
知晓家中一切都好,便也放下心来。
便与齐钰说起到桐州这两月内发生的一些事情。
有秦文帮衬,宁家在桐州除了田地也购置了一些铺面。
几个孩子到桐州后,她便安排了文武先生给他们开蒙,至于以后这些孩子们,是从文还是从武便端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
其实,宁二夫人是打心底里,不想孩子们再上战场了。
她的儿子已经都没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梦,承受一次也就够了。
若非,还有小孙儿要照顾,只怕她早就撑不下去了。
齐钰的到来,秦文很快收到消息,次日一早便登了宁家的大门。
他之所以在桐州呆了两个月仍没有回京,主要便是因为看中了桐州的发展前景。
而且,就在前不久他也在钦天监得到了一些消息。
今年北方年景不佳,自去岁入冬以来,滴雨未落是大旱之兆。
若北方真的发生旱情,到是百姓必定南迁,而京城必不会允许灾民涌入,到时定有人指引灾民一路往南走。
而桐州自古以来便是地广人稀,是最好不过的安置之地。
除了受灾的百姓,一同南迁的还有当地的富户、商贾。
如今,他趁着灾情未现之时,买下数条街道,拆除原本陈旧的设施,全部改建为二层小楼样式的商铺,到时一转手,便是大把的银子。
齐钰原本还寻思着,什么时候去找秦文比较合适,没想到还没等她有动作,人就找上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