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纳降(2 / 2)
当然这也必须分清场合和时机,在战争厮杀中自然不能妇人之仁,为了胜利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但对于放弃反抗的俘虏,必须保持足够的仁义和尊重。
仁义道德也是一种武器,也是可以带来胜利的手段。
对于刘烎军的一些军规,牵招自然也是颇有耳闻,尤其是这段时间交手中,他也俘虏了不少刘烎军士卒。
但是,对于这些空话般的军规,他最初却只是噗之一鼻。
然而却不料卜静,竟然如此信誓旦旦,甚至显露出自傲之色。
普通的刘烎军将士,对这些军规不会深想,只会觉得芜湖侯很仁义,他们只要好好遵守就行。
但是,卜静并非是普通的士卒,他是刘烎麾下幕僚团的,连他都表现出如此态度,可见整个刘烎所属的集团,都将这些“虚情假意”的军规,视作自身势力存在的根基。
这让牵招感到震惊……
然而此时的牵招,还看不透其中的深意,以及背后蕴含的竞争力,但他也是不明觉厉。
至少,有一件事可放心,那就是他牵招投降后,麾下的将士和民夫,不会遭到肆意地屠戮。
终于,牵招向着卜静拱手,极为谦卑地言道:“请使者旁坐!容本将招各校尉前来拜见!”
随即,牵招召集各将校前来,并言明辎重营的真相,以及卜静劝降使者的身份。
这相当于是直接的摊牌,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牵招这是打算投降刘烎军。
对此,帐中的将校皆惊愣,有反应快的立刻表态,也表示唯有投降而已。
对于少数不表态的,牵招默默记下他们,对着帐外亲卫使眼色,让他们将这些家伙拿下。
顿时,不表态的校尉们,纷纷知道情况不妙,立刻表示同意投降。
而牵招也不多言,只是将这些人押下去,并没有当众处决或释放,因为无论哪种做法,都有着一定的风险。
处决的话,容易寒将士之心;释放的话,则不知会有何变故。
总之,必须稳妥的投降,不能让一小戳人,害了这数万人。
接下来,便是收降的过程,而数万人的归降,也不是一件简单事。
最直接的,便是该怎么打散安置,并且提供基本的粮食。
好在刘烎的处理很妥当,却是没有选择将队伍打散,依旧让牵招原地统御三军,只是让三军将甲胄和弓弩交出,至于刀枪等兵器则保留。
同时,刘烎每日皆送来粮草,足以令牵招军及民夫,维持基本的生存。
如此种种行动,不但令牵招感到安心,更是让上下降者心安,对刘烎不禁感恩戴德起来。
而随着降军安定后,卜静再次前来拜见牵招,告知道:“我主芜湖侯派在下来,乃是言及数日之后,将亲自前来探视将士。”
“芜湖侯要亲自前来?!”牵招闻言直接愣住。
卜静点了点头,言道:“正是。”
作为数万人的统领,牵招从归降的那一刻,就知道刘烎会面见自己,但是却万万没有想到,竟然不是召见他过去,而是刘烎亲自前来。
顿时,牵招整个人都有些发愣,既是震惊、又有些惶恐,更是体会到某种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