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生母的苦难史(1 / 2)
第二天,方乐一个人采着单车带了血压仪去了母亲家(生母)。
母亲家,是一栋60年代的老房子,小瓦,外面青砖。
里面是土砖做隔墙,地面上非常潮湿。
一进门,母亲流着泪,让我坐下,并喊着我的乳名:
“牛牛啊,不要怪父母狠心,在那个年月,村子里很穷,没得吃,为了让你活命,就给了人家。
我们也是没办法,那时家里有4个孩子,上面你有哥哥,下面你有一个兄弟,一个妹妹。
还有你外婆,一家七口人,就这样撑着。”当方乐听到这些话后,心里非常难过。
那个乳名,方乐非常陌生,连喊一声母亲做妈妈。
他都感到难以启齿,这就是人在家与不在家的区别。
方乐母亲,是一个文文弱弱的人,年轻时很漂亮,会做针线活。
母亲说:“在那个年月,外婆是要饭来到我们这里,并在产家湾,被一产姓人家收留做为儿媳。
后来,就生下了我。
三四十年代,兵荒马乱,这里非常贫困。家庭环境不好,整天吃饭都吃不饱。
外婆不习惯,就带着我沿路吃讨又回到了自己的娘家。
她娘家与我们这个县是隔壁邻县,叫望湖县。
回去几年后,我又被产家湾这边的父亲接了回来。
回来后又把我送给周家去做童养媳。父亲是个酒鬼。
得了人家点好处,就把我给卖了。”母亲讲到这里抹了把眼泪,并继续说:
“当然解放后,这些封建包办都全部废除。
听说,这边你的父亲那时候也有一个童养媳,叫魏秀莲,父亲不喜欢。
爹爹奶奶逼也没有用,后来通过媒人介绍,就跟我成了亲拜了堂。说实活我也不喜欢周家人。
如果不是解放了,废除了一切封建买办婚姻,那还真的翻不了板。
所以说共产党好,老百姓都拥护,就是这个道理。”
“那后来,周家人不是很有意见。”方乐一脸的茫然。
“要是旧社会,肯定是不行的。不过那时你父亲在我们这里很优秀,在村子里做干部。
个头1.8米,当地的社员都喊他长子书记。所以周家人还是同意了这门亲事。
当时,就把我当做闺女出嫁,也很隆重,那周家也就是我的娘家了,每年三节礼照送。
这就是说还父母的养育之恩。
那时候的人,很认亲情,胸怀豁达。上辈人以父母相称,下辈人以兄妹相处。”
“过年也要去拜年吧!”方乐很好奇。
“那是必须的,每年过春节都要去拜父母的年,不比亲生的差。”母亲看着方乐说。
这就应了那句老话:养生父母大是天,亲生父母丢一边。
这句话方乐觉得也对也不对,不过很矛盾,他也不纠结这句话。
“那父亲那个童养媳去那了。”方乐还有许多疑问。
母亲深深地叹了口气:“你们要喊她秀莲娘娘,她是一个非常好的姑娘,但命运很惨。
后来她嫁给了一个大她十几岁的老男人(他老婆去逝)而且还有一儿一女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