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强弩的威力(1 / 2)
九月底,
常规小麦再度成熟,相比于上一次,
这一次的小麦产量注定更高,
因为这一次,是整个冀州的荒地上都在种植常规小麦,
两次的高产量,
已经让所有的冀州人都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他们或许已经意识到了什么,
但是普通百姓心中终究没有底气,
他们不敢随意换种,
因为一旦出现意外,
他们很可能便直接沦为流民,
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这也是古代普通农民抗风险能力弱的核心表现,
而现代农民也就没有这个风险,
因为现代社会的农民可以去城里打工,
成为所谓的农民工,
虽然,农民工并不是什么好的工作,
但总比农民的抗风险能力要强的多,
在东汉末年,袁尚已经开始创造了部分工业,
比如袁府内的生产园,
如今已经容纳了上千工人,
包括铁矿,煤矿等区域,也出现了大量的工人,
还有,随着纺织机和织布机的改进,
女工也越来越多,
甚至,铁匠,木匠,还有工匠,
都因为袁尚大量的生产,数量正在变的越来越多,
而这些人都是早期工人的雏形,
也就是说,仅仅只是一个冀州,
在将近四年的时间,便已经出现了将近上万的工人,
而正是这上万的工人,为袁尚远征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支持,
当然,农业还是最重要的,
所以,为了进一步普及常规小麦种子,
袁尚特下命令,
凡是用常规小麦种子种植的土地,
第一年只收原先五成的赋税,
听到这个消息,
整个冀州的百姓全都兴奋了起来,
五成听起来,或许并不算太少,
但是,袁尚在之前的时候,便已经降低过一轮赋税,
所以,现在的五成,大概只相当于袁尚时期的四成左右,
这对于世家大族,大户,以及大胆的普通农户,
已经不算多,
袁尚之所以,没有继续降低赋税,
是因为,他还需要粮食用来征战,
所以,五成赋税下,能够得到的粮食并不算多,
但比起三国时期的普通小麦而言,
那还是多了许多,
要知道,原先在荒地上的产能,都有原来小麦的两倍产量,
而现在的土地,都是冀州相对较好的土地,
产量三倍都有可能,
在这种情况,原本赋税的五成,也是相当于以前的一点五倍,
总之,袁尚不亏。
不过,他现在之所以限制于冀州一块,
主要是因为常规小麦的种子数量不够,
即便已经用了四年的时间培育种子,
也才勉强够整个冀州百姓种植,
至于幽州,并州,青州,恐怕还需要一两年的时间,
至于南边的土地上,
大概率就要种水稻了,
而水稻也已经经过了一轮的培育,
现在已经有了几十斤的水稻种子,
接下来,便开始第二轮的培育。
.............
十月份,
苏由的军队抵达梁国,
这一次,他带的是袁尚刚刚发明出来的强弩,
如袁尚所料,
梁国太守也已经装备了硬弓,
然而,在强弩的面前,
硬弓就是上个时代的产物而已,
威力不够,射程不够,
果然,强弩一出,
城墙上的守军都吓的魂飞魄散,
原本他们自以为是的防御战术,
在强大的强弩面前,
就仿佛是一个笑话,
这些强弩甚至对城墙都有足够的破墙,
一些不够结实的墙垛直接被威力强大的强弩击碎,
这一点,本来就是袁尚的预测之中,
三国时期的城墙,
很多都还是土石糊起来,
这些城墙的坚硬程度是很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