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公祭(1 / 2)
清泰四年(937年)一月某日,阴,西北风正烈,狮脑山。
狮脑山是平定州北城西侧的一座小山,在小山的南边有一处缓坡,这一日,缓坡处人山人海,万头攒动,不过众人都是静悄悄的,没人敢大声说话。
缓坡正中间立着一块大石碑,石碑高约一丈,碑顶有两条虬龙盘绕,正中刻着李晟基亲自书写的碑名:大唐平定州无辜罹难百姓之墓,旁边还有几行小字,详细记载了百姓受害的经过。
平定州战事发生十天后,李晟基终于弄清楚了盂县、乐平县两县的人口损失情况。
盂县原有丁口两万余,这次死亡一万两千,乐平县原有丁口两万五千余,这次死亡五千余,失踪一千余。
数字比想象中少一些,但死亡、失踪的多为青壮男女,对两县的打击还是很致命的。
南北两路“兽军”杀人后,有的就扔到了野外,有的一烧了之,死亡、失踪的有多是整个家庭,那接下来的善后事宜就分外重要了。
李晟基没有那么多材料制作棺材,也无法分辨被胡人烧过之后的人的身份,干脆将那死亡的近两万人都火化了,根据原摩天观主持、现平定州道观主持清静散人的指点,在狮脑山南侧择了一处合适的地方,将骨灰全部埋到那里,又让平定州的石匠赶制了一块大石碑立在坡上。
眼下大石碑周围是一群当地专司婚丧嫁娶的吹鼓手,悲凉的唢呐声声声如咽,咚咚的鼓声敲碎了人心。
在清静散人带领一众男女道士做了一场法事后,唢呐声停歇了,一旁的大鼓却继续咚咚咚地敲着,鼓声沉重,每声之间间隔约有一息,沉重而缓慢。
山脚下,一队二十人的横刀都士兵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沿着山上的石阶拾级而上,当头两个士兵抬着一个用纸扎的大花圈。
环圈两侧各缀着两条白白色绶带,绶带上都写着字:
一侧是“沉痛悼念罹难百姓”
另一侧是“深仇大恨永世不忘”
一看就是李晟基的手笔。
横刀都的士兵都接近六尺,一脸肃穆,穿着整整齐齐的冬装,披一身白色的斗篷,挎着横刀、弓箭,两人十排的队伍无论从横向还是纵向看,都是一条笔直的线,脚步踏上石阶时,出腿的顺序、小腿弯曲的弧度也完全一致,马靴落到石阶上时,还重重地跺了一下。
北风吹过,掀起了士兵们背后的斗篷,遮住了后面士兵的眼睛,但整个队伍的队形却丝毫不乱,仍是踏着鼓点的节奏缓缓而上。
一看又是李晟基的“杰作”。
李晟基也在山坡上,看着下面缓缓而上、井然有序的士兵,心里不免有些得意,与眼前重、肃穆的气氛有些不符,不过他脸上还是一脸肃穆的模样。
山上的百姓、官吏却是一副目瞪口呆的模样,“王爷果然练得好兵!”,一个个暗暗想着。
士兵们上到大石碑处,将花圈靠在大石碑上,然后面向百姓排成两排,此时李晟基与周瑜联袂而出,一左一右分别整理下面的绶带。
鼓声停了,只见周瑜掏出一大张白纸,上面写着他这两天精心准备的悼词,全是骈文,整整五百字。
周瑜念悼词时,周围的人群都是一脸迷茫、云里雾里的模样,周瑜自己却是抑扬顿挫,摇头晃脑不止。
“呜呼!哀哉!”
周瑜终于念完了,紧接着又是一阵急促的鼓声。
鼓声停歇后,李晟基上台了,只见他穿着与刚才横刀都士兵一模一样的服饰,手里拎着一个铁皮卷成的大喇叭。
“诸位乡亲!”,从大喇叭里传出的声音又厚又大,围观的百姓吓了一跳,不过李晟基却不是很满意,这没有电池的“扩音器”还是有些差强人意。
“十多日前,契丹狗贼的骑军与沆瀣一气的河东军兵分三路,沿途烧伤抢掠,无恶不作。我盂县、乐平县的百姓猝不及防,死伤惨重,胡贼凶狠残暴,上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下到刚出生的婴孩,彼等一个也不放过,杀戮之惨,人神共愤。”
“吾,原平定州刺史李晟基,听闻此事,未尝不悲痛欲绝,潸然泪下,乃奋起余勇,击退蛮夷,收拢遗骸,现将罹难百姓安葬于此,愿彼等灵魂安息,下一世平安一生,不再遭受此等劫难。”
说完面向大石碑深鞠一躬,周瑜、令狐绾见了,也只好跟着鞠了一躬。
“我等华夏子民,自三皇五帝开始,便知晓仁义道德,凡事不过一个‘礼’字,彼等蛮夷,竟还如野兽牲畜一般,无故犯我国土,杀我子民,更有那河东兽军,为虎作伥,残民以逞,真枉为华夏子孙,不知有何面目苟延残喘于世上,更有甚者,有人竟想借蛮夷之力登上大位,真正痴人说梦”
“我到平定州已历三载,虽说已经调往云州,但承天军在平定州一日,就该护卫州下百姓一日,百姓受害,晟深恨自己兵马不足,无法遮护全部百姓安全,在此向各位乡亲父老赔罪了”
说完又面向围观百姓深鞠一躬,这次周瑜、令狐绾没有跟着鞠躬,对亡灵鞠躬也就罢了,给尚在的普通百姓行礼成何体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