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农垦兵团(2 / 2)
除了退役的步军外,骑兵当然也不少,这年,李晟基让退役的骑兵六千多人加入到张文礼部,让彼等与黄鞑靼部配对,凑成农垦第三师,上官景担任师指挥使。
第三师还是半牧半农,不过还是五十亩的标准,彼等还有饲养五千匹战马的任务。
藏才部就善养大青马,张文礼等人加入该部后自然学会了骑马,加上上官景的退役骑兵,第三师明面上是一支农垦部队,不过需要的话随时可以变成上万骑的骑兵部队。
阴山南麓,可供开垦的良田何止百万,如果全部开垦的话,两千万也是有的,李晟基眼下还没有这么大的野心,不过五百万亩还是在他的计划之列。
收复陇右后,李晟基将十万人迁到了阴山一带,十万人迁到了灵州一带,按照五人一户大致计算,十万人也就是两万户,每户五十亩,也就是百万亩了。
代州五台县的杨万福一家运气不错,他家分到了丰州地,而以前的羊岔沟的地主杨俊才也分到了丰州地,每家五十亩,两家的田地恰好挨着。
话说当杨万福一家来到丰州地时还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遍地是河沟、堰塘,而河沟、堰塘里的水永远都是满的——他可是听刘大人说了,这些水都是从黄河里引进来的,就算黄河的枯水季节,也有立在黄河岸边的上百架巨大的水车将水提到沟渠里。
“那不就是旱涝保收?”,杨万福一把抓起田地里的土壤,土壤呈黄黑色,大量的野草枯烂在里面,“好土啊”
一旁的杨俊才却是叫苦不迭,地是好地,不过五十亩让他们这一家很久没有亲自下过地的人来说实在太多了。
由于人手紧张,像以前在朔州桑干河畔那种“合作”的方式虽然还存在,不过人数却少了许多,主要还是要靠自己。
杨万福一家却是游刃有余,迁到这里后,他一咬牙向设在丰州的度支司分点贷款买了一头牛,五十亩的土地,不到十天就全部播种完成了,而一旁的杨俊才自己掏钱买了两头牛却才完成一半。
杨万福的老伴和媳妇心里都在偷笑,“看你还张狂不?”。
不过当自家的五十亩地种完后,杨万福却带着儿子来到杨俊才家,两人一起动手,两头牛同时开工,三天时间便帮着杨俊才将田地种完了。
临走前,杨俊才给杨万福送了一匹麻布,杨万福也不客气地收下了,“明年你就要靠自己了”
杨俊才点点头,他们一家子以前也是农户,不过这几年养尊处优惯了,缺的是体力,相信经过一年的劳作,彼等很快便将“手艺”拾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