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心思难测(1 / 2)
朝堂之上,前些日子才被升为从四品大员的赵明鹤冷笑。
祝渊老太傅真是当官当傻了,难道他认为当今圣上,是一个不能镇压权臣的软弱皇帝吗?东唐开国三百年,此刻正端坐龙椅上的男人,论手腕心机,在二十七位皇帝中,怎么说都在前五之列。
群臣只有这位老太傅跪在地上,凄苦请求皇上淡去封王之念。其他人如一尊尊挺直的木桩,闭口不言。
这座东唐的九五至尊神色平静,伸手指着当朝国师道:“李师父,您说说看。”
无论是何等场合,他都以师徒之礼,对待这位当朝国师。当年若非有他这个师父,龙椅根本轮不到他坐。
他苏景逸不论帝王心术还是兵法韬略,抑或纵横十九道、布局谋划之手段,都为当初五位皇子之中的翘楚。只是他虽几近全能堪称不出世的天才,却因性格阴翳,不喜同先皇交流,才不被先皇看重。
论兵法,大皇子与当初身为二皇子的当今帝王乃伯仲之间,故此最喜御驾亲征的先皇,时常将大皇子带在身边经历战事。论围棋,当五皇子在前任国师的教导下,接触此道后,其他四位皇子便很与他少谈论围棋之事了,否则只是自取其辱而已。而其他方面,三皇子与四皇子亦各有所长,独具风骚。
前任国师对昔年身为二皇子的他评价半点不错,“几近全才,只差一道超世大才!”
先皇朝中一直有种声音,称五位皇子,四位各有所长,唯有二皇子似乎什么都非常厉害,却又什么都差半分意思。
自从二皇子登基后,这等声音才日渐消弭。不仅仅是因为身为皇帝他大权在握,更因为他展现出来的无以伦比的治国之才。
很少有人知道,已拥有整座天下的东唐之皇,心中一直有一根刺。当年先皇驾崩时,与他说的那番话,六年以来,他一个字都没忘。他不仅要证明前任国师看错了自己,更要证明他的父皇也看错了。
所有对错,证明起来很简单,只要他成为东唐三百年历史中最出众的皇帝,那日后的史书,对他则只有溢美之词。
已是知天命年纪的国师躬身行礼。身为帝师深受皇上重视,但并不代表他就可模糊了君臣的界限,所有君臣之礼,他从未有半点逾矩。
“臣以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此言一出,朝堂哗然。
“昔日太宗皇帝开国时,东唐偏居一隅,只拥三州之地。开国之臣,功高劳苦,赏无可赏,只有封王一法足令臣子满意。时东唐无地可分,无爵可赏。万般无奈之下,太宗皇帝立下律法,异姓不可称王,这才打消臣子念头。”
“及至今日,我东唐乃东胜神洲之最强帝国,兵甲百万,据地亿万方圆。有土可赏,有爵可加。这些年,臣为国鞠躬尽瘁,只是做着臣子本分。在我东唐国力威慑下,接壤十一国,俯首称臣,连年供奉,皆为珍奇。”
“臣于国虽有功,但不敢奢求任何封赏。但臣深知,这座帝国需有奖有惩,激励百官。只有给天下寒士一条登天大道,东唐才可蒸蒸日上,国力增长。故陛下之封赏,臣厚颜收下!”
朝中百官跪在地上,齐声高呼道:“恭请陛下封国师为王!”
太傅起身,难以置信的看着这一幕,终于意识到,他第一次判断错了朝局,原来,一切都是陛下的意思。看样子他真的老了,是时候请辞还乡,做一个清闲白头翁。
刚过而立之年的东唐皇帝一言决定这桩影响深远的大事。
“封国师为平凉王,就藩云贵二州,退朝!”他一身金黄龙袍明亮的刺眼,长身而起,俯视群臣,好似站在云端,望着整座天下的锦绣河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