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顺水东流到京城(2 / 2)
老人吃力上马,背影佝偻,摇摇晃晃,好似随时会掉下来摔个半死。苏景琮吩咐一个二品武人送老人一路回到歧地清凉山,老人却直接拒绝。
苏景琮直到看不见老道人的背影这才上马,因为当年一个云游道人给自己那则谶语,如今已登基为帝的二皇兄一直不太待见道门之人,这个已经远去的老人,说不得是受了他的牵连,他心中有一抹愧疚。
“走!”苏景琮拨转马头,沿着官道东去。
——————
有卢玄道这位货真价实的大剑仙坐镇,后面一千二百里路,都没有出现什么大的意外,剪径小毛贼倒是遇见了两拨,都被苏景琮的随从几巴掌打飞。只于仅存于山水志怪小说的精魅,则是六千里路都没遇到半个,当然,跟在莲生身边的蛟龙不算。
苏景琮第二次走水路,仍是那条蛟龙江。顺流往东,再有一百里,就能到那座有三百万百姓的天下首善之城。他在那里出生,也在那里长大;他在那里嬉戏玩闹,也在那里经历生死;最后他被迫离开了那里,远走异乡。一口京腔,如今都半点听不出来了。
魏老头与苏景琮站在船头,一老一少,心中多少有些近乡情怯。老人伸出独臂,拍拍苏景琮的肩膀,轻声道:“少爷,回家了。”
苏景琮深吸口气,压下心头翻滚的思绪,摇头道:“没有家。”魏老头默然,不知该如何劝慰这个年轻人。
当初苏景琮娘亲去世后,他便不再认为那座深宫是他的家。
下了船,苏景琮已经能够看到那雄伟的城头,他坐在马车中,开始细细的盘算此番入京要找的人,要送的礼。手边是一坛酒,杏花酒,从歧地一路带到京城,一路颠簸仍然完好无损。这坛酒他要送给那个险些成了自己岳父的男人,那个老儒生最喜欢味道醇厚的美酒。还有那位牧祭酒,得找他讨要一个书生,不准备些合适的礼物,他都不好意思踏入牧府大门。
离开歧地时是四架马车,如今只剩下三架,还都是后来才重新买的。交了户牒,三驾马车缓缓通过城门,可容二十骑并排奔跑的主道熙熙攘攘,车水马龙,注定是其他地方都看不到的繁华风光。两侧行道树修剪的整整齐齐,像站了两排精气神十足的守卫。
江南风光独好,歧地那座丘水城再怎么塞上江南,也看着输金京一分婉约。
没有人注意这才入城门的三驾马车,别说最近京城本就因为封王一事热闹无比,就算是平时,大路上来来往往的华贵马车何曾少了?
“魏爷爷,咱们去小殿。”苏景琮给驾车的魏老头说了一声。
老人驭马,转向东太泉街。依照东唐律,每一位藩王都可在京城中买一座宅子,设为行宫小殿,入京之时,若不想下榻驿站,便可去往自己独属的行宫小殿。不过行宫小殿一切开支,需藩王自行解决,而驿站这边,是由户部统一安排,不花藩王自己一个子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