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解连环(2 / 2)
江晚知道石氏不敢面对自己,从前谁也不曾戳破的窗户纸,一旦戳破了,人心怎么变得回去。
江猛自然也看得出来,便再不让江晚去伺候石氏。
又过了十日,盛家商号原来赎出的几名掌柜,伤都恢复得差不多,有的告辞回乡,有的执意要回申城盛家。江猛都为这些人早早备好了干粮与路费,送他们离去。周管家见识多世态炎凉,不禁由衷感慨江猛的仁义。
管事中沈俊与丛正留了下来,他们一个是荆忠的妻舅,一个是荆忠的徒弟,官司无论如何,他们自要等出个结果。
不久之后,明山县县衙门口果真迎来了许多骑马的行伍之人,为首的正是江淮大营派来的营中副将。副将十分果断,半句话不多说,便要县令开了公堂,衙役携来了荆忠,再一一审视了此案相关的物证与人证口供,见样样俱全。
副将心如明镜一般,见荆忠被大肆用刑,仍不肯改口一句,拒是不认莫须有之罪。再看那县令审得虎头蛇尾,避重就轻,一心想快些将案子定下,便有了判断。
其实,这案事关军需,本来就轮不到明山县一个小小县令来断,却不知兰溪知府是何用意,竟将这事能耽搁敷衍了一个月之久,也不曾转交上峰。兰溪知府此人从前做官也有些名声,怎么当上知府才两年有余,就变成这副惰慢嘴脸。
副将是粗人,在军营素来是直来直去的性格,可此案牵涉甚大,只怕背后另有玄机,便对县令提议,此案轮不到他的品级能审。此案证据虽足,可人证口供日后怕有反复,暂时押回牢中,日后由他亲自压上府城审理。
县令稍稍愣了一阵,忙不迭地答应了。毕竟副将品级比他高,官大一级压死人的道理,县令不是不懂。此案确实不是他的权管范围,他之所以没有上报,是上峰透露给他,关于此案可大可小的风声。
本来县令亦担心此案拖延太久,日后事有不妥,如今有人前来接办,他反而松了口气。
沈俊丛正听闻县衙来了江淮大营的将领,赶忙再去衙门打探,牢狱的牢头竟破例让他见了荆忠。荆忠初时受过几次大刑,幸有江猛花了不少银钱打点,近一个月未动刑,伤势稍稍见好。三人牢中聚首,不免一番痛哭流涕,后相问之下,才知当日断案,靳忠并未屈打成招,沈俊丛正也未曾在伪造的口供上画押。
三人思来想去,实在不明究竟为何会受此冤屈。若说是陷害,凭盛家在现燕的生意与地位,又会是谁从中作梗?
待沈俊丛正离开后,在牢狱深处走出两名年轻人,一个是名清逸俊朗的儒生,另一个年纪较小,是名意气风发的小将。
他们来到靳忠面前,靳忠在公堂上见过两人,只是没想到放亲人探视竟会是个局。
“方才那两人就是沈俊与丛正,是你的什么人?”儒生开口问道。
“回霍大人的话,沈俊是草民妻弟,丛正是小人徒弟。”靳忠毕恭毕敬道。
“他们不是此案关键人物,因此才被能轻易地被放出去的。方才我看了一下之前羁押的此案相关的人员名录,现在就剩你还在牢中。可这牢狱不是个说走能走的地方,不花上百八十两根本走不出,这究竟是谁赎走你们其他人的?”
小将笑呵呵地看着荆忠,荆忠不知为何被眼前的年轻人笑得心底发毛,虽不知其的身份,可如今案子捏在了江淮大营的人手里,他不得不如实说:“是小人的友人江猛,有劳他仗义疏财,才让小人的妻弟和徒弟先出去的。”
小将脸色一变,伸手入木栅栏中揪住荆忠囚衣的前襟,将他整个人强拽着靠前,整个人“嘭”地一声撞在了木栏杆上,沉吟道:“你个不老实的混账东西!江猛明明是赎走了你们盛家商号二十个伙计,五六个管事,你妻弟和徒弟只是其中两个罢了,连你在牢里的吃穿用药都是他花了大价钱贿赂,你当我赵小爷是瞎还是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