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谁见黄沙掩白骨(1 / 2)
沈家位于福州县境内,其府邸是前朝驻守福建的勋贵所留。
沈家祖上从军后立下赫赫战功,谋了指挥使的缺,后世祖陛下将此府邸赐予沈家。沈家之后便一直镇守福建。沈昭特意翻看了大周史记,自承德年间后,沈家功勋便不小,可许多年来却不曾封爵。
实在让人诧异。
别说承德年间,便是同和年间因功封爵者亦不在少数,许多与沈家实力相当的军官如今早已是侯爵。而沈家这个正二品的都指挥使,还是沈凤忱随军出征西北后才有的。
国朝虽有世袭武官制度,都指挥使却是指挥使级别的世官可因功任职,而非世袭。
功勋如此之大,却无公侯之身,是君主不封,还是沈家明哲保身故不受封?
如果沈家封了世袭公侯,哪怕依然镇守福建,其水师必不会受其掌控。徒有名分而无实权。且沈家在福建极受百姓爱戴,手中若是养兵,天高皇帝远还不知会发生什么。君主不会放心,沈家也只会徒惹猜疑。
像前朝之时沈家便是功高震主。
若是安于普通武官的身份,倒不必有这样的忧虑。
她记得同和年间,倭寇进犯时,朝廷并未下派将军,只令时为都指挥使的沈家老太爷率兵抵抗,此后十数年都可领兵而无需征求朝廷。地方卫所将领向来只有练兵之权,而无统兵之权,沈家这般可是先例。
可惜这样的盛况只在同和年间出现过,崇仁皇帝践祚后,沈家的这项权力就被收回。又因福建地区倭寇泛滥,其后不久设立总兵,沈家重归练兵之权。沈家与周家互相钳制。
可见沈家祖上有先见之明。
沈昭此刻正由沈家的孙辈领着在府里闲逛。
那日离开鱼头湾后,她便在县城里头安置了一处宅子,又写信让薛柏一等人即刻启程,前往福州府长乐县。有些事她需要提前准备一番。不过在人未达到之前,她仍然住在沈府。
季方平的事固然重要,沈家的底细也得摸清。
同大多数武将世家一般,沈家人丁并不多,这种家族里子嗣通常难得,因而嫡庶分得并不明确。
沈凤忱那一辈只有两兄弟,次子还是庶出,分东西两府。沈凤忱作为长子是东府老太爷,西府老太爷如今在辽东都司任职。西府子嗣较多,如今嫡长孙都已成家留下子嗣。
而东府子嗣本不少,沈存尧的父辈有四兄弟,可惜其二叔和四叔皆战死沙场。二叔留下两子,后长子又在西北战死,留下一子。四叔留下一女,后经族中商议,又从子嗣较多的三房过继一个孩子到四房,以承香火。
沈存尧是长房嫡次子,其兄长于永明年间战死于云南,留下一幼女。上头两个姐姐都已出阁,夫婿皆为军中将领。他下头还有一庶出的幼弟。
若无沈家子弟接二连三的逝世,沈家的威望也难有如此之高。诸君皆看功勋长存,谁见黄沙掩白骨?
这样的情形沈昭亦经历过,只是惋惜感慨之余又不免愤恨,沈家抛头颅洒热血,慕容家却仍旧猜疑,否则岂会在福建重设总兵。
今日领着沈昭在府里游玩的是三房的次子沈存砚,家中行七,年纪同沈昭相仿,还有沈存尧的幼弟沈存禹。因着沈存尧明年便要从军,在家中亦有不少事,除了刚开始那几日,其余时候时间都不多。
便让几位弟弟陪同。
沈昭倒是愿意待在房里,奈何沈存砚怕她独自一人过于孤寂,沈存禹又对兄长的好友十分感兴趣,便一同前来招待。沈存尧冷面将军的名头十分大,因此沈家的这些后辈都想看看他带了个什么人回来。
沈昭心里头十分无奈,左右不过一个鼻子两只眼睛,还能长成什么模样?沈存禹却不这么想,只觉得这位小公子恍若谪仙。
他们谈不上熟识,聊的事也多跟沈存尧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