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又见风雨起(2 / 2)
海商出海,除了将本朝的陶瓷,茶叶,丝罗绸缎等贩卖给外邦人,还会从外邦人那里换取一些器物,像象牙,犀角,香料,琉璃等,这些可都是高门大户喜欢的。
一旦卖出去,赚的银两必不会少。
沈昭既然劫了对方的货,自然还要全盘接手,否则的话,如何对得起她这般辛苦谋划!可现在的问题是,这些货该怎么运走?
这么大批货,无论从哪个港口上岸,都极惹人注目。再者,岸上也没有接应的人,此事一旦被人发现端倪,祸事必不会小!
她的眉头忍不住皱了起来。
这么多东西,总不能全丢海里吧。那可是白花花的银两。
薛柏一见她凝眉沉思不语,半晌后才轻声问道:“公子,小人可否斗胆问一句?”
沈昭闻言便点头,示意他接着说。
薛柏一便将自己的疑惑说出来。
“你为何要劫这么一批货?小人自小住在海边,比您更清楚海上有多凶险。凭这么些人马,就想在海上行事,难度实在太大。先别说能不能劫货,只怕我们自身都难保。”
薛柏一之意,沈昭自是清楚。
黄延的船队航海多年,装备定是齐全。又有季方平在后头撑腰,门路更广,兴许上头还有炮火。如果他们真的这么冲上去,大概会尸骨无存。且黄延为对付海盗,人手自不会少。
就凭他们这几十人,哪怕个个都精锐,实力悬殊也依然很大。
只是得知过往的商队会在岛上歇息之后,她想的便是智取。正好船上也有内应,只要将他们引到另一片早已做好埋伏的岛屿。应当不难解决。
就是时间不能拖得太久,否则容易露出端倪。
薛柏一见沈昭半晌不说话,复又道:“即便您想劫货,也不该选在海上。连海上的情况您都能打探清楚,那陆路就更加简便,您为何不从陆路下手?”
此事沈昭未尝没有想过,可是她所做之事不能让人引起丝毫怀疑。一旦引起季方平怀疑,此事便徒劳无功。唯有让对方觉得此事是完完全全的意外才行。
因而她必须慎之又慎。
两厢对比之下,她还是觉得海上更合适。
毕竟大海茫茫,只要他们小心行事,对方定难以寻到踪迹。再者,如果真有两艘船消失了,也不奇怪。此事未尝没有先例。
可这样的计划虽好,却仍存在漏洞。黄延在福建出海多年,说此处是他的地盘也不为过。这两艘船只要在福建上岸,无论是哪个港口,都会露出踪迹来,届时便是功亏一篑。
“可是……能上岸的地方只有福建吗?”
沈昭的眼神猛地一亮。
薛柏一不禁有些惊疑,“公子,您此言何意?”
沈昭便慢悠悠地道:“我们还可以从广东上岸。”
“广东?”
薛柏一忍不住惊呼出声,眉头复又皱了起来。
“可即便是广东,我们也没有接应的人啊。而且这么大批货……广东又因倭寇一事新增卫所,定然会查得更严,这如何使得?”
薛柏一直觉沈昭这主意出得比方才还烂。从广东上岸,还不如从福建上岸呢?好歹这里海商猖獗,又与卫所军士达成默契,通常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不会严查海港。
沈昭却没有回答的疑问,反而是陷入了沉思之中。
她在想此事的可行性。
或者说怎样在这场谈判中,获取更大地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