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清茶闲话,徒生疑虑(2 / 2)
析玉对此事倒是记得清楚,随即便点了点头,“贺家的产业多是他们五房打理。”
沈昭有些意外,“这样的身份,依程二太太的性子怎会瞧得上的?”她思忖了片刻,便道:“你将贺家的营生也一并交于我罢。看贺五老爷多是同何人来往。”
析玉应下,正欲告退。
又听外边传来通报的声音。却是松雪走了过来,轻声说道:“姑娘,韩家太太方才递了帖子进来,眼下正在府外候着呢。”
沈昭闻言,面上顿时一喜,连忙说道:“快请月姐姐进来。”
不消多时,孙析月便在一众丫鬟的簇拥之下走了进来。沈昭在厅上请她就坐。
还未开口,就听孙析月说道:“你出了这样的事,我想着无论如何都要过来探望一番,你可别怪我不曾提前递帖子,不请自来。”
沈昭哪敢这般说,当下便笑道:“月姐姐说这话便是同我生疏了。该是我向你致歉才对,竟让你在外头还等了许久。”
孙析月见她的声音虽略微虚弱,可面色看上去还算红润,眼眸亦是清亮,悬着的心便也放了下来,“……好在你无事,这气色瞧着也好了许多,我倒是放心了。只是这沈府……”
她顿了顿,见沈昭神色如常,便又说道:“倒像是个狼潭虎穴。那一日若非沈六姑娘提醒我,我哪知会出这样的事?不过此事到底是程家的丫鬟不懂事还是别的缘由,你可打探清楚了?”
孙析月问这话也是将当沈昭成自家姐妹来看,那日又费尽心思去寻她。她自是清楚对方是为了她好,当下也不隐瞒什么。
“本是早有准备的。只是中途出了些岔子,才使后来……事情的龙去脉倒是查清了。只是这背后推波助澜的人却不甚明了。”
“你之意是此事非沈家一家所为?!”孙析月闻言,亦是十分诧异,眉头忍不住拧了起来,“可你这才回京,连门也未出过几回,哪里来的这仇敌?”
沈昭自己也不甚明了,当下就只说道:“若只有沈家参与,便不会闹得人尽皆知。沈老太太别的不敢说,这点眼光还是有的。又非出身低下见识浅短的小妇。”
孙析月见她心里有数,也不多说,只嘱咐道:“我看这府中也不太平,你行事还是万般小心才好。”她继而说道:“我听说令兄眼下正在国子监读书?”
“正是,哥哥不敢耽误学业,因而一回京,便由着四叔引荐去了国子监。”沈昭微微颔首,复又问道:“月姐姐怎突然提及此事?”
孙析月便笑了笑,颇有几分惋惜地道:“那真是可惜了。我原还想着,令兄若是在四方书院读书,倒可以让我外家表弟同他结交一番。令兄曾在豫东学府读书,定是学识斐然之辈。”
沈昭闻言,亦笑了起来,心里头徒然有荣与焉的感觉,继而说道:“我兄长的学识倒是勉勉强强,担不起月姐姐这样的称赞。”
她像是又想起什么似的,继而问道:“若是我不曾记错,月姐姐外家小舅应当在祁州任知州罢。我记得保定府亦有一座十分出名的学府,怎不让令弟留在保定府?”
孙析月有些讶异她将这样的小事记得如此清楚,片刻后才道:
“具体缘由我也不甚了解,只是挺舅母在信中提及过,想要搬至京师来。前两日,舅舅还特地遣了身侧的管事见过父亲,商议了许久,兴许就是为了此事罢。
倒是表弟不大情愿,听说同舅父置了许久的气,不过却是被训斥了一番。舅母还同我写信,说表弟性子倔,让我在京师多照看他一番。我倒觉得此事倒是多余的,哪里需要她提醒。”
沈昭闻言,心里头却升起几分疑惑来。本就在祁州为官,何必搬至京师,莫非往后还能做京官不曾?她不禁又问道:“既然姐姐舅母要搬至京师,何须特地提醒你照看令弟?”
孙析月便解释了一番,“说是他们近些时日忙不大过来,一时半会儿离不了祁州。”
沈昭默然不语,心里却满是疑惑。
既如此,为何不让孩子在祁州多待些时日,入学读书本也不拘于这两日的。还有四方学府门槛算不上高,作为祁州知州这点人脉应当是有的,何须派贴身管事同韩家大老爷商议?
她不由得问道:“那眼下,令弟可来了京师?”
“还需两日才到。”孙析月便随口答道。
沈昭端起桌上的茶碗喝了一口,心里头却沉思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