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坚强后盾(1 / 2)
没办法,一坐下来,就想把自己窝成一个最舒服的样子,这个习惯,俞言有,俞楚声有。
面前孔明仁的师兄,俞老爷子也有!
孔明仁看着面前的人,但在脑子里想的却是其他人。
这幅画面,似曾相识,却也是许久没有见到了啊。
曾记得那个人,在他面前也是这般。
两个人在那个时候,还是很惺惺相惜的。
只是那个时候的他们,也从来没有想过往后的岁月,竟然在一夕之间,就再无对方陪伴。
这个人,就是俞言的爷爷,也是孔明仁的师兄,俞老爷子。
一想到自己的师兄,孔明仁对于面前一直跟自己打着哑迷的俞言,更是没什么脾气了。
最终,孔明仁也只能缓缓开口。
“真的不是为了探寻秘密而来?”
听到孔明仁终于这么发问,俞言才微微地坐直了身体。
刚刚是他一时没收住自己的慵懒。
谁让他知道面前的这个人,跟自家老爷子原来还有几分真情实感的渊源。
也就悄然放下了些警觉。
而且,俞言这人,见人还哪里需要什么警觉。
只是凭心而论之,所以俞言刚上来端的是人模人样,也无非在外还是要维护一个身为俞爷的面子。
但是知道了这个人的真实身份之后,俞言倒不是不尊敬他。
只是没有了那种官方的尊敬,浮于表面的尊敬。
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让孔明仁快气笑了都,这人还是外人所言的…冷面俞二爷?
但最终,孔明仁还是顺着俞言的心意,主动地讲起了一些往事。
看着孔明仁一副认真专注的样子,只是这陷入回忆的眼神,还是骗不了俞言。
带着几分对真相的执着,俞言还是认真的听着,只是这听着听着…他就感觉有些不对劲了。
孔明仁说起了他和自己师兄小时候的事情。
那个时候,他们都还小。
孔明仁也小。
而且那个时候,他们还同是帝都高墙大院里的孩子,对于以后的身份或者未来,并不做太多的思考。
但是事情,就是在往往最让人忽略的朝夕之间,就会做出更改的。
孔明仁和俞老爷子分开的时候,连道别都来不及说,就一下子被时间长河岔开了几十年。
正当孔明仁还沉浸在回忆里时,俞言倒没有显得不耐烦,只是本来还坐直着的身子,又不自主地往后靠了靠。
看似完全沉浸在了回忆里的孔明仁,却还是注意到了俞言的这些小动作。
眉眼还是很沉着肃穆,但是微微抖动的白色胡须,却又彰显了几分老小孩的调皮。
俞言微微沉了沉眸子,没有注意到孔明仁暗自得意的小表情,也错过了这个老小孩真实的心里想法。
孔明仁还在继续说着当年的事情,内心想的却是,好戏才刚刚上演啊…
他说的是回忆,但是却也是秘密中的秘密。
要不是这个小子,是自己师兄的亲孙子,他绝不可能将这些告诉俞言的。
孔明仁和俞老爷子的身份其实差不了多少,但为何现在落差却如此之大,一个在帝都,一个却到了凉城。
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背后的孔家和俞家没有办法相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时局。
当年孔明仁被遣送到凉城,一方面看起来他是受了大磨难,他是被发配到了远处,可其实…这才是他活下来的…唯一办法!
当时的时局动荡,师父想要保下他们两个,也只能出此下策。
因为种种问题,牵扯的太多,也就不多说了,孔明仁只是三两句就将当时的局势圆了过去。
只用了一句事事感慨万千,变化多端,也是命运造化弄人,可其实,他被发配到凉城之后,他也没有失去多少。
只不过远离了自己从小生活的环境,但他也收获了很多。
起码,也保下了命来。
到底是什么原因会让他来到凉城保命,而且又是什么原因,竟让凉城能够有这样大的魔力,在那样动荡的时局里,也能屹立不倒,成为安家落命之所。
孔明仁虽然话不多,对当时的情景描述也不多,但俞言又不是猜不到。
本来就是从这个环境里成长出来的,俞言知道的自然也多一点。
对于当时那个时候严峻的问题,很少人能够独善其身,保全自己。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谁都懂,这其中也很凶险。
所以能在那个时候,还能保得下自己想保下的人,很是了不起了。
俞言听着听着,才意识到…原来重点在后面。
但是已经松懈下来的神情,也紧张不起来了。
面容清冷的他,也只是微微的拧起了眉头,又注视着眼前的孔明仁。
“这凉城啊,看起来很小,可其实玄机大着呢。凉城一中,也只是小小的一个显现而已。”
说着说着,孔明仁突然又感叹了一句。
已经知道些什么的俞言,在心里也是认可这话的。
但是,如果只是说到这里,那跟没有说,又有什么区别?
俞言想要听的,可不是只是浮于表面的这些事情。
“所以,凉城到底有什么秘密?”俞言沉沉开口,一针见血地问道。
可孔明仁却笑了笑,又摇了摇头。
一副天机不可泄露的样子。
俞言也跟着笑了笑,但是带着几分冷意。
这不就是在戏耍自己吗?
孔明仁被俞言冷冷地注视着,却仍就是浅笑着,样子慈祥极了,可是就是不说。
俞言暗暗咬了咬牙,真是没办法,一个两个的都是老顽固。
可能是俞言这副有气出不得的样子,终于让孔明仁满意了。
孔明仁小小地得意了一番之后,终于正视了几分道:“虽然不能告诉你凉城一中到底有什么,但是你尽管放心吧,我们凉城绝对是那个孩子最坚强的后盾。”
这话说的就太重了。
不仅带上了凉城一中,而且还有凉城。
整个凉城,都是一个人的后盾,那么…为什么当时却还保不下那两个人呢?
俞言没有说出口,但这无声的发问却从眼底直出。
孔明仁蹙眉,叹了口气,“不是保不下,只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这话说的隐隐有些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