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叶侍诏博学多才(2 / 2)
马品信的“立场”与徐宏提出的“办法”得到了朝堂上绝大多数朝臣的认同。
毕竟从先帝大败、战神失踪之后,大魏就好似一头被打断了脊梁的猛兽,只能匍匐着求安稳,最怕的就是打仗。而仅余的一丝良知,又不容许他们割地求和,那么,出钱,就是一个比较可以接受的办法了。
至于赔款的银子,自然是从百姓头上加税,和朝廷上的大臣们从本质上说,那是没什么关系的。
只片刻功夫,就有一大片朝臣附议徐宏。
其他一些官员,见大多数人都同意了,也跟着叩拜附议。
叶七七数了数,除了上头的明宗,现在就只有坐着的霍相,站在原地有些踌躇的阮晗、以及自己这三个人……等等,大殿后排竟然还有一个官儿,没跪下附议!
那官儿有点眼熟,仔细看了看,竟然是顾东城他爹顾仙儿。
叶七七有点儿吃惊,这位,据说是连元日皇上大宴群臣都敢请假的呀,每天就窝在御吏台喝酒写诗有时候还唱歌跳舞的呀,他怎么上朝了?这太阳是从哪边儿出来了呀?
顾仙儿——这不是我儿子回来和我说他们东家(老大),入朝了,初来乍到的怕你受欺负,更怕开罪了不该开罪的人,弄得连香露铺子都开不下去了,我们家会受大损失吗?所以我就来了啊,我都来二十多天了,你,竟然没看着TT
两人目光隔着一跪倒的大臣们,在空中相对了片刻,叶七七的注意力被明宗皇上的声音拉了回来。
明宗的话,是冲着叶七七这个方向说的,却不是对着叶七七问的,问的是霍老丞相:“霍相,您看此事,该当如何?”
这是在问霍老丞相的意见。
霍仲伯习惯性地以袖子遮了嘴,轻咳了两声,其实自从叶七七到他府上去给他诊治了几回之后,伴了他十余年的“干咳气喘”等症状已基本消除了,咳两声再开口,是一种习惯,也是霍相给自己的一个缓冲。
沉吟一下,霍相开口道:“圣上,这些时日我观叶侍诏颇为博学多才,私下考证她对朝政时事的见解,也多是一语中地,与老夫的想法甚是契合,不如就让叶侍诏先对此事,说些想法吧。”
叶七七:这老头儿看着挺沉稳的,怎么信口开河呀,你什么时候“考证我对时事的见解了”?又有哪只眼睛看到我“博学多才”了?上课的时候,你不是都在考证小皇子么?去你们家那几回,除了治病,我就给您做了几回吃食。是,您是吃的挺高兴,可也不带这么夸人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