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金字招牌(1 / 2)
“借我家的招牌?”霍景州不明白书虞的意思。
“拿本地药农来说,一户药农手里有三到六亩地不等,最多不超过六亩,而养活本草堂那样的一家药堂,只需三户药农外加一些散户的货,这就够了。
“养活您这样的小药堂,一户药农就够,甚至还有剩余,他可以再卖一部分到其他药堂去。而整个惠城,包括各镇,药堂加起来也不过五十家。”
“五十家药堂难道不够多吗?”霍景州听书虞的口吻,怎么好像这么多家药堂还不够用似得。
“不够!非常不够!”书虞叹了口气。若带动整个村子种药,百来亩地,百来亩草药,本地药堂根本消化不完。
再加上书虞要用自己的知识,改变本地药农落后的种植方式,提高亩产,那就有更多的草药只能白白烂在地里了。
明明是这么好的赚钱机会,因为市场不够,便只能委曲求全,人为减产,那也太可惜,太浪费了。
“惠城太小,我想把草药卖到外面去,而要让外面的人认咱们的草药,就需要一块金字招牌。”
通俗点说,书虞想要打造一个品牌,类似于同仁堂,云南白药,总之要区别于市面上千篇一律的草药。
之所以有这个想法,是因为书虞发现,自己种出来的草药,品质远远高于市面上的草药,然而却卖不出好的价钱。
十分的货,却只有三分的价,她不甘心。而这也是她一心想要带动大家跟自己一起种药的原因。
要让天下的人知道,惠城东双镇落霞村有个陆家,种出来的草药品质极好,这实在太难了,谁能记住那么犄角旮旯的小地方。
可是要是让整个落霞村,整个东双镇,甚至整个惠城都成为草药名城,那就容易太多了。这是能造福整座城的好事,却也是件大难事。
原来书虞不敢这么想,但与李家和褚家结识后,书虞慢慢有了这个宏大的版图。李家有商队,在京城有商铺,用书虞的现代思维,这就是物流与门店。
书虞打算,先从落霞村开始发展,只要大家看到做这件事可以赚钱,有利可图,便会自愿加入进来。有褚家这层官府背景,也不怕到时候有人捣乱。
“姑娘,虽然我不知道你要怎么把草药卖出去,但我知道,我家的名字绝不可能成为什么金字招牌,你还是去别家试试吧。”霍景州道。
书虞开口,还想再说什么,但霍景州就像被触动了什么伤心事,冲书虞摆了摆手,转头对自己儿子道:“九斤,你招待这位姑娘吧,我去歇会儿。”
霍九斤答应一声,目送自己阿爹走后,小声对书虞说道:“姑娘你别介意,我爹不是冲你不高兴,他是冲他自己。”
“因为金字招牌这四个字?”书虞问道。
霍九斤重重点头:“你不是惠城城里的,你可能不知道,我们杏林阁,其实开了九十年了,从我太爷那辈儿开始,当然了,最开始我太爷只是个土大夫,后来在我爷爷手里,才发展成店铺,曾经,也是惠城鼎鼎有名的医堂。”
“后来呢?”
“后来?”霍九斤自嘲的笑了一声:“喏,你都看到了,我家这小店是什么样,冷冷清清,要不我咋能在这儿跟你聊天呢?”
“也是。”书虞点了点头,一下子倒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或者说不知道该怎么安慰。
霍九斤却是个乐观的人,或者说没心没肺,他倒也没指望书虞安慰他,趴在柜台上,继续跟书虞闲聊似得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