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担忧(1 / 2)
从宋家村回来。庚辰把车住到自家的家门口,三元与辛花早已经在家门口等着了。
一见两人回来了,辛花上前拉了翠英就要往家走。只想留下大媒人翠英,在自家吃了午饭才好放心。
翠英也是个识事的,知道三婶子辛花也只是在抬举自己。翠英家里还有一屋子人,等着翠英回去做饭吃呢!自然不能都叫了来庚辰家吃,所以翠英也就拒绝了。
反正理儿已经做足了,辛花也没有硬谦让。知道侄媳妇儿翠英也不会为了一顿饭,心里产生不快。就与翠英约好了下午来家里详谈。
翠英听了心里一喜,三婶儿发话了,自己不用上工。到时给队长梓亭一说,梓亭还要给自己记上一天的工分,翠英当然是欣喜的就同意了。
庚辰却赶了马车去草屋里还给队上。在村长和几个在草屋里上工的乡亲们的打趣儿声里,庚辰掏出旱烟与纸。让大家卷了吸了,众人才算罢休。
虽然只是旱烟,可大家也都愿意凑了这个热闹。闲聊了几句,庚辰告辞回了家。
回家后,村民们都还没有下工,三元两口子少不了问询了一番。
庚辰简单的诉说了一下,自己在宋家村杨家所看到的情况:“人家家里的生活条件比咱家好。我和翠英嫂子去了以后,她们家里人挺热情的。和她的两个兄弟聊的也很投缘,最后还让我跟人家姑娘见了面。人长的挺好看的,穿的也讲究,就跟城里人似的!简单的说了几句话。我也不知道人家到底是个啥态度。哦!还有,人家西屋里还有一台石磨,有乡亲扛了多半袋子的小麦去磨面呢!”
“多半袋子!这不过年不过节的,磨那么多面干什么?”辛花吃惊地问道。
辛花看着庚辰也疑惑的摇了摇头,自己沉思着转身回厨房继续做饭去了。三元装了一袋子烟,靠在躺椅上也不言语。看起来,庚辰的话对老两口触动还是挺大的。
庚辰拿了小板凳坐在旁边,也卷了一根烟抽起来。
十一年前,庚辰十七岁时,正是家里最困难的时候。因为缺吃的家里揭不开锅,实在没了办法庚辰找到了村长。后来村长安排庚辰去临县修水库去了。
虽然累点儿可是有饭吃,自己干一天的活儿,村里还给家里记一天的工分。自己有的吃还能给家里挣工分,庚辰当然很是满意了,干的也很卖力。
当时大妮儿已经出嫁,梓亭十五岁还在上学,二妮儿十四岁,在家也是一个不错的劳力。海辰十岁,梓辰五岁,俊梅两周,还有一个七个月大的小弟。
因为有这么多孩子的拖累,辛花也不能好好出工。庚辰走了以后,家里只剩下了三元一个主要劳力。
家里依然是没吃的,街坊邻居生活也困难,就是想借粮都没处借去。为了让孩子们活命,三元不得已,让当时只有十四岁的二女儿二妮儿嫁了人。又把已经没有奶水吃的小儿子送了人,直到现在也是生死未卜。
庚辰不明白自己天天累死累活的干,一直到了今天,为什么吃的还是如此的紧缺?一年到头一家人也只能分到一袋多小麦、几袋玉米、几袋山药(这一片人们把红薯俗称“山药”)、还有少许的杂粮。
对于这一大家子人来说,那一袋子的小麦少的何其可怜?白面只有过年过节时,才舍得让家里的小孩子吃上一顿两顿的!大人也只不过是品尝几口,回味一下其中的滋味!让一家人都知道,并且记住天下还有这么好吃的食物。平时都是玉米面饼子、山药面饼子、榆树山药面团子……
只要是能吃的,辛花都拿了来做了吃。为了让大家吃饱,也真是难为了辛花。
平时玉米面饼子是最好吃的,可是那几袋玉米还要有大半儿的用车装了,去山区人民手里换来山药片儿、高粱面儿等等次一些的食粮,才能糊弄着过上一年。
可为什么偏偏宋家村好像不是这样,一下子就能磨那么多白面?庚辰想不明白,三元和辛花也想不明白!
古槐村的村民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舍得拿了家里的一点点儿小麦,去村子里的磨坊里磨面。一次也就磨个二三斤、四五斤的。就这还要精打细算着,等过年过节了才舍得吃上那么一点儿的!
一下子磨多半袋子的白面,三元与辛花想都不敢想,就算辛花不想跟三元过日子了,也不能像宋家村村民一样,随时随意地拿出那么多的小麦来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