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嫁公主过去,换取边境安宁……(2 / 2)
提笔写道:“朕躬安。朕即令东厂调查。爱卿立了大功,特赐锦缎十匹,马匹一匹。若是查实,朕另有赏赐。”
另取一本,见是写道:“臣黑水王赵匡胤恭请圣躬安。
“臣本不愿惊扰圣心,为圣上增加烦扰,但边境的大罗国一日猖獗似一日。特上本奏禀。
“二月初七日,边境处的居民,遭到了大罗国兵贼的劫掠,三百多家被抢劫一空,破坏房屋一百多间。
“伤人五百多,杀害二百余,掳走妇女五十三人,奸污九十五人,行径之恶劣,是近几年之最……
“臣心愤懑,意欲发兵攻之。但一来,大罗多是骄兵悍将,恐难以抵挡。二来,粮秣也不足以支撑臣发兵大罗。三来,还没有陛下首肯。故而不敢发兵。
“臣日夜难安,左思右想,认为以现今国家之国力,应当继续采取和亲的策略,嫁公主过去,换取边境安宁……”
秦政皱着眉头看完了。北方边境,时常遭到草原部落的劫掠,这是每年都有的事。
过去百余年间,大夏常与他们交火,也取得过些胜利,但仍难以彻底改变弱势的局面。
最近这一百年,为了缓和两者的矛盾,就有大臣提出和亲的政策,被采纳。
至今为止,已经有两位公主,被嫁到了草原,获得了一段时间的和平。
现在他们又开始骚扰。
这个亲不能和,公主不能嫁。
想到这里,秦政沾了沾朱砂,写道:“朕认为,和亲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你且往边境多派精兵,不许他们再南下,若是粮秣不足,朕可以令人输送。
“暂且拖住他们,朕令朝臣议出方案来,再给爱卿去旨。”
写完,秦政看着奏章愣了一会儿,想了几个法子,但最终只能感慨,国立衰弱什么都不好办。
将奏章放好了,又取下一本:“臣江西总督李文金恭请圣躬安。陛下听说了吗,臣的治下江西出了件奇事,说是有一个孝子,刚葬了父母,就在一天中午回家的时候,在路上见到了他们二老……”
李文金讲了一个传闻,秦政看了,感觉还颇为有趣,提笔写道:“朕躬安。这定是感动了上天,让二老回来见孝子的。
“但此等事,就不必特意上个奏折了,若是无事,不必上奏。”
写完,秦政忽然想到,这些看似无聊的大臣,虽然说了些看似无用的话,实则都是有用的。
他们讲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是在变相告诉皇帝,他们治下一片安宁,没有发生大事,让皇帝放心。
想明白了这点,再联想到刚刚黑水王的奏折,若是他们治下果真一片安宁,他自然更希望多见这些无用的奏折。
但现今的大夏百弊丛生,诸多问题亟需解决,即便他们说是一片安宁,他也难以相信,反倒觉着,他们是在有意隐瞒问题。
历史上的很多王朝都难以逃出三百年的历史周期,顶多就有三百年的大运,而后便是国破家亡。
他们大夏也难以逃脱此命运吗?
大夏现今的情况,跟明朝末年很像,要彻底根除国家弊端,必得下狠手,着重处置士绅集团,并大力发展商业。
新商品已经造出,形成完整产业后,可以先从上层开始售卖,然后向周边国家销售,占领所有高端市场,若是推行得力,国家富强指日可待。
想到这里,秦政放下朱笔。
“系统,开启人才检索功能,检索大夏内潜在的商业人才。”
【大夏内最具潜力的商业奇才:
第一名,白圭,字圭,名丹,河南洛阳人,二十四岁,现居洛阳城东郊。秀才功名,但热衷商业,着有商业学说,但因家贫,没有机会实践。
第二名,沈万三,字仲荣,号万山,二十二岁,浙江乌程县南浔镇人,农家出身,现居周庄耕地。
第三名,胡雪岩,字雪岩,安徽徽州绩溪人,十六岁,现居浙江杭州,在杭州‘信和钱庄’当学徒,为人勤勉,办事灵活。
第四名,王炽,字兴斋,云南弥勒县虹溪人,十七岁,勤勉机灵,现在家乡贩卖土布。】
秦政点点头,虽然人不多,但这几个都是历史上的大商人,系统的推荐还是挺有含金量的。
关掉屏幕,秦政又取了绢帛,写了四道圣旨,令东厂将此四人带到京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