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正东他姑回来了(2 / 2)
杨正东迟疑一下问道。
“这时候了还讲啥规矩不规矩的!光说规矩了,亲戚朋友来了连饭都吃不上,咱梦溪村的脸,都得丢到整个临川县,不过你真行吗?”
老支书听到杨正东的话满不在乎的摆手说。
“能行!”
“那就好,正东你主厨,王栋、王浩、根生、你五叔他们都听你差遣,这事儿一定得扛起来。”
老支书高兴的同意了,然后又狠狠的瞪了杨建国一眼安排道:“至于其他的你别管,你只是青云其中一个孙儿,你不出面还有个大儿、大孙儿呢,剩下上坟尽孝的事儿,杨建国你们几口子就担起来吧!”
“行,七叔你说啥是啥。”
杨建国苦笑的应承下来。
老支书亲自安排起来,不一会就给杨正东调了十多个年轻人,都参与过烧火添柴、端盆洗菜的活儿,也算是熟手了。
不一会儿买菜的五叔也到了,半扇猪肉,鸡鸭鱼肘子什么的都弄过来了,杨正东安排人到学校摘菜。
反正那么多,今天摘了明天就长出来了,除了实在没有的,剩下用自个儿的就行了。
中午这一顿是大锅熬菜,主要是给村里过来帮忙干活的街坊邻居吃的。
来帮忙这些人可不算少,杨青云是老师、杨正东也是老师,看他们俩人,基本上每家每户也都得有人过来不是。
杨正东亲自上手备菜,一扇猪肉几刀下去就解开了,然后刀光闪烁,肉就被分成了适合做菜的肉方,看的一旁的人眼都直了。
然后不论什么菜,杨正东都是快速的切开,行云流水一般,过来帮忙的人看的嘴都合不上了。
这些人虽然不会做菜,但好歹许多村里谁家有事儿,给伙房的工作帮过厨,见识还是有一些的,但还真没见过哪个主厨,能把刀工练的这么厉害的。
就是那个撂挑子的主厨“大火烧”,也没这一门功夫,难道有学问的人干啥都厉害?大家心里忍不住想到。
这时候无数人都下定决心,回家以后必须好好管教下儿子孙子的,一定得让他们好好上学。
到时候就算上不了大学,能练这一手功夫也一辈子饿不死。
当然这些想法杨正东都是不知道的,要是知道了说不定得笑的肚子疼,上学和做菜完全不是一码事的好吗?
但是村里人想法就是这么朴素,杨老师虽然不是大学生,不过人家懂得多啊,这就是有学问的人,有学问的人做啥都好,这不是天经地义的嘛!
杨正东用一把洗干净的平头铁锹当做工具,一盆肉料下去,葱姜蒜爆香,切好的肉片就在铁锹之间来回跳动。
其实农村过事儿,做这种菜并不复杂,复杂的是怎么能一锅做出这么多人的饭。
所以说村里的主厨还真不是容易当的,起码很多饭店大厨,做不了这种事情的主厨。
要不是杨正东连续提升两次体质,现在手上至少能提两三百斤,恐怕连一锅菜都弄不出来。
将菜按顺序放入后,盖上盖子闷上,看了眼周围,周围一片人都张着嘴巴满脸惊讶,明显是看了这本事之后,对杨正东的超凡的能力,又从心中拔高了一个台阶。
中午一顿大锅饭吃的满嘴流油就不提了,反正好多人端着碗都凑过来,想跟杨正东套套近乎,顺便沾点“才气”。
下午的时候,开始处理各种食材,尤其是鸡鸭鱼肘子这些,一个席面要准备十三道主菜、八个碗,这是梦溪村这边的规矩。
十三道主菜中有冷盘四个、热菜四个,然后鸡、肘子、香肠、海鲜或河鲜,最后压轴用鱼,一般做成席面经常用的红烧鱼。
八个碗都是炖菜,四荤四素。荤菜分别是扣肉、酥肉、扣肘、方肉或红烧肉,素菜分别是还带、豆腐、丸子、土豆。
红白事基本上都是这个席面,多的十几桌,少的六七桌、五六桌的样子,听起来不是很多,但是这做起来真不是那么容易。
冷菜还好说一些,都是姜汁藕片、花生黄瓜、松花蛋之类的,很多都是现成的加工一下就可以。
但是热菜十来桌就需要大锅来炒了,更别说硬菜了,比如肘子十多个得用一个大锅来炖,整鸡也同样,在这个年代基本上没人去买什么“德州八鸡”或者“刀口烧鸡”用。
一下午的时间,杨正东都是处理清洗食材,比如说肘子要用火烤,把上面残留的猪毛弄掉。
鱼红烧之前要裹面过油的炸好,弄虾什么的更难弄,又是虾线又是虾脚的,鸡也需要提前剁成鸡块焯水焯好。
可以说为一个席面,连上准备桌椅板凳、锅碗瓢盆、处理食材的,动用了几十口子人,热热闹闹的折腾到晚上。
晚饭依然还是大锅熬菜,这是乡村特色,油多肉多,一口下去嘴角都流油。配上馒头算是村里人的最爱,比大鱼大肉吃起来都香。
杨正东也和王栋、王浩他们坐在一起,边吃边聊着板面和饲料的事情。
王栋还是特意赶过来的,自从板面店开业,他那一百多平的店铺,每天都是爆满,外面加了桌子也是一样,这次回来也是想再带两个人过去帮忙。
王浩这边还是开头,但是饲料的作用已经初步显现,那小猪长的飞快,短短两个星期现在已经有四五十斤了。
“支书,正东她姑回来了!”
正吃饭,一个人跑了过来喊道,顿时整个院子都安静了,所有人面面相觑。
杨正东则是懵逼,姑?谁家的姑?他这什么时候有个姑了?